登录 | 注册
 
四维家族
文化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四维家族 > 文化研究
历经五朝的五台名师罗周典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0-05-29 09:24:49 阅读:

历经五朝的五台名师罗周典

茹村乡南茹村

       罗周典(1791-1877),字郁文,号石桥,生于1791年,卒于1877年。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五台县陈家庄乡国都殿人,是当时五台县德高望重的教师。尤其在清水河地区,更是享有盛誉,是本地区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众门生于同治十三年为其老师所立的德教碑,至今屹立于村中。

       罗周典先生幼时家贫,少年丧母,由南茹村高姓外祖父抚养其外祖父是一个落魄秀才,白天教先生打铁,晚上教先生读书。十九岁时,首次赴代州应试,一举入泮(考中秀才)。以后因科场腐败,文章憎命,潦倒科场,40余年再未获一第。咸丰初被授于拔贡、恩进士的称号,遂绝意仕途,悉心设馆授徒,不几年名声鹊起,远近童生慕名而来就学请业者络绎不绝。现在仅德教碑上100多“受业门人”中,就有进士一人(沟南郭安仁),其余庠生、监生、县丞、九品之类的比比皆是,可窥先生当时办学之兴盛,成绩之超群于一斑。

       像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知识分子一样,罗先生科场失意,并非因为学问浅陋,他也不是那种读死书的老学究。相反,他被远近知识分子仰为山斗。罗周典先生的文章,正其理论,精于结构,自成一家;尤工诗赋,还创作了不少散曲,可惜这些手抄本,在日寇为害时,付之一炬。现在仅从残留的部分看,确实不同凡响,有盛唐风。谨译录其绝句一首,以飨诸君。 

       《与郭生》(安仁)

       老马龙钟识途难,山间只落共盘桓。

       一泓漫尔论为水,海上汪洋竞未见。

       先生创作的对联尤其脍炙人口。同治登基的当年大年初一,贴出一联云:

       君治臣治,万民同治;

       天清地清,一统大清。

       这副对联广为流传。几十年后,徐向前元帅的父亲徐茂槐到国都殿教书,听说了这副对联后叹道:“罗夫子可惜命运不济,又生在这穷乡僻壤,这样的对联,翰林院也难出哩!

       罗周典先生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因材施教,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施以不同的教育。寨里有一学生,系大财主子弟,顽劣异常,先生给取名“刘抑”。罗先生恩威并施,终于“抑住了这个学生的野性,使其学业渐进,后任县丞之职其次是对学生子弟要求严格。自设馆以来,从学者日众,其中不乏纨绔阔少之流,先生一律严加管教。不论是谁,一有错处,辄面斥不少贷。其子弟过其居室,更有提履蹑足者。但他在教学上,从不搞绝对的师道尊严。我们从他与诸生仅存酬唱之作中,可见一斑。

       罗周典先生一生,屡有富贵的机会,但也宁甘淡泊,不移雅志。视品节为根本,视富贵如浮云。他说:“锐志功名者,必无真气节。”这一方面可能是对科场腐败的愤激之语,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上述特点。自己功名不就,可他的学生,同治甲戍进士郭安仁知泽州府,再三邀请罗先生作慕宾,先生均婉言谢辞。是岁大饥,饿殍遍地,罗先生在乡首倡捐粟,以济贫饿,乡人慕义者皆从之,结果全活甚众。试想罗先生若为官一方,必不失于清官之誉,学生刘抑当县丞后,邀先生县城干事不就,又以他家在国都殿的庄子地二十亩相赠,先生笑止之先生少年失恃,事父至孝。

       由于教学成绩斐然,四方有达官大户聘以重金者,坚辞不应。为尽孝方便,只在本村与近村授徒。其从兄训典,无子而鳏,先生邀其同灶,并出资令从商贾使其免受流离之苦,堂侄先早逝,先生又自动负担起养活其寡母与儿子的责任,直至殡葬其母而妻室其子。

       先生居乡,坚持节操。好论国家盛衰、古今人物、学问源流、义理疑难,不阿豪门不随流俗,有古君子风,为乡里所推重。有疑难事,必就而决之;有争讼者,亦求一言以判断。其孝悌仁爱,急公好义若此,至今在乡里传为美谈

罗周典德教碑

       罗周典德教碑记

       岁戊午,安仁始请业于石桥罗老夫子之门,与其诸弟子游,类皆讲节义、谈孝友,不屑自居文章士。既而至其家,见子侄辈肃然秉礼,肫然相与以诚,有古君子风。私心窃叹谓:何过人之淑如此!自后十余年,朝夕仰其德行,窥其言论风采,乃知其有自来也。

       夫子家甚贫,早岁失恃,以侍养太夫子故,授徒近村。四方有聘以重金者,辞不应。太夫子性嗜韭,既殁,逆不食韭。家人以甘旨进,则泫然曰:“吾父母不获享此也!”从兄典训无子而鳏,出资令经纪,即与同爨,卒未失所。又以次男之龙为之嗣。堂侄先光早逝,则又养其寡母并其二子,皆饮食之,教诲之,为聘妻而娶。岁大饥,首倡捐粟以济穷饿,乡人慕义者皆从之,全活甚众。其笃于天性,勇于好义,类如此。自幼颖异,读书过目成诵,终生不忘。十九岁补弟子员,旋食饩,每试则冠。其为文也,必先正理法,瘦小精悍。于诗尤工,有盛唐风力。一切忧时戚事,愤惋不平之意,皆寄于诗。时及医卜堪舆之学,罔弗精于邑人耳!其名无论识与不识,皆仰为山斗焉!自设馆以来,从游日众,其气象口口,人每望而生畏。弟子言动或非礼,辄面斥不少贷。而舆论古今人物、国家盛衰,以至学问源流、义理疑窦,往往再三引喻,数十百言无倦色,乃其教人本旨。尤兢兢于立身,行已之大,公私义理之辨,故虽屡踬棘闱,其意淡如也。常语人曰:“锐意功名者,必无真气节。”可以想见其素志矣。今夏,门下士与戚友之好善者相议曰:夫子之绩学、笃行与夫子诲人无己之心,不可以弗传,各愿出囊金,俾勒石道之左,再三请于夫子而后许。以仁朴质不妄言,命以实叙之。仁不敢以不文辞,仅就所知者,志其大略如此。夫子名周典,字郁文,石桥其号也。时年七十有八。

       大清同治年岁次甲戌吉立

       弟子郭安仁等立

       注:此碑位于五台县陈家庄乡国都殿村。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