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四维家族
文化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四维家族 > 文化研究
罗含:中国古代官吏的优秀典范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0-11-14 17:54:17 阅读:

罗含:中国古代官吏的优秀典范

李 云

罗含(公元292—372年),东晋时代荆州桂阳郡耒阳县人,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是古代官吏的优秀典范。他出身于官宦家庭,而立之年入仕,先后在郡、州和朝中担任要职,为官四十八载,政绩斐然,官声浩亮,深得朝野信赖和百姓拥戴,在内讧外侮、祸乱不休的晋代,犹如江左①升起的一颗明星,闪烁于中国历史的长河。本文按照罗含从仕的轨迹,结合历史时代背景,试从罗含学以济世、权以为民、和以致仕、谋以达远、退以保节等五个方面,探究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独特风采,展示其闪光的人格和杰出才华。由于时代久远,史料缺失,加之本人掌握资料有限,分析浅陋,在所难免,作为一个耒阳人,斯诚为罗含文化研究添薪加火。

一、博学多才,学以济世

罗含生平事迹和著作,散见《晋书》、《广舆志》、《幽明录》、《太平御览》等古籍和罗氏家谱。《晋书》载:“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罗含自幼丧母,父长期在外为官,随叔母在家耕读,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文史,酷爱写作,为日后从仕和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基础。“梦中吞鸟”之说虽不足信,却形象地说明罗含少年时的好学上进和出众才华,以致后世许多名人都引述过吞鸟梦,留下“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唐钱起)、“终期吞鸟梦,搌翼上云烟”(唐崔日知)等瑰丽的诗句。

晋王朝是司马氏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而建立起来的,故有“马王共天下”之说。两晋的世家大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控制选拔官吏的权力,用人标准完全不考虑人才优劣,唯论家庭门第高低。当时,上品世家大族称“高门”或“势族”,下品士族称“寒门”或“庶族”,只有出身门阀士族的人才能做大官,故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罗含出生在南方的士族家庭,虽算不上门阀士族,却也是名门望族,其曾祖罗彦、祖父罗仁、父亲罗绥都分别任过太守和光禄大夫,按说这样的门第出身,在当时有条件被推荐选拔。但是,罗含自幼立志高远,青年时期一直在家勤学苦读,并且遍游名山大川,广交仁人志士,不涉足官场,不附庸权贵,不愿受祖宗荫庇走捷径。荆州刺史陶侃(259—334年,东晋庐江浔阳人,与罗含父亲罗绥交谊深厚)曾三次征召罗含入仕,皆被其婉拒,可见罗含人品之高洁。直至元帝永昌年间,经荆州将军杨羡(杨羡为新淦人,因罗含父亲罗绥在新淦做官政绩大,受到人民拥戴,故十分看重罗含)多次推荐,罗含方才出山,至江夏担任主簿,其时罗含已年届三十了。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三十岁的罗含正是满腹经纶,英气勃发。踏进乱象丛生、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场,罗含身怀学以报国的信念,兢兢业业履行职务,工作任劳任怨,事事亲力亲为,从郡主簿、从事一直干到州主簿、参军②,期间历经二十多年。此一阶段,罗含深入民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撰写了许多精辟的文件书简和地方律令,显示出非凡的政治谋略和管理能力。此后,罗含擢升较快,历任征西参军、荆州别驾、宜都太守、朝廷郎中令、散骑常侍、廷尉和长沙相等职。又忠于朝廷,没有野心,关心民众,清正廉洁,而成为东晋政坛上的常青树、不倒翁。

二、清正廉洁,权以为民

晋代,门阀封建集团通过疯狂地兼并土地,增加赋税,掠夺农民,积聚了大量财富。皇帝和门阀士族竞相敛财,过着奢侈腐朽的生活,史料记载的王恺和石崇比富,就是发生在西晋末年的事。同时,门阀士族之间相互攀亲结友,壮大门庭,形成一个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吏治腐败到了极点。而罗含作为士大夫阶层中的一员,却能洁身自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像莲花般出污泥而不染。

罗含一生勤勉节俭,为官清正廉洁,广为百姓称道。在江夏任上,他总是布衣素食,不尚奢华,与当地百姓同甘苦,能够随遇而安;升任太守、廷尉后,也总是微服出行,不受下属招待,不拘迎送礼节。据史料记载,罗含任江夏主簿时,曾送恩师杨羡卸任归其老家新淦(今江西新干县),“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罗含是该县旧县令罗绥的儿子),咸致赂遗(都赠与礼物),含难违而受之。及归(待回去时),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罗含任荆州别驾时,“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床,织苇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觉得很平静、安逸)。”这些史料,翔实地记述了罗含清廉、简朴的作风以及百姓对他的赞美、拥护,是我们今天开展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历史素材。

罗含性格刚直,一生不畏权、不惧邪,办事公正,执法严明,体贴百姓疾苦,能够全心全意为民众办实事、谋福祉。他任宜都(今湖北枝城市)太守时,已近花甲之年,还经常深入民间调研,了解民情,化解民怨,归顺民心。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宜都遭大旱,庄稼普遍失收,百姓纷纷准备流离,罗含一面上表陈述灾情,要求减免赋税,一面下令督促大户捐款赈灾,同时积极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使宜都百姓得以度过难关。这些举措,至今仍不失为我们减灾、救灾值得借鉴的重要方法。

三、忠君爱国,和以致仕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忠君和爱国一直是两个并行不悖的命题,在儒家看来,忠君爱国是为一体。历朝历代,尤其是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总有忠君爱国之士挺身而出,力挽樯倾于狂澜,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因此,探究罗含忠君爱国的理想,是我们全面评述罗含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代史学家蔡东藩在《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写道:“吾国有史以来,未有若两晋祸乱之烈也。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乘隙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晋特其较著耳。”在司马氏统治两晋156年间,门阀士族集团内部从未停止过争权夺利的斗争,先有“八王之乱”,继有“五胡入侵”,战乱和灾荒引发的流民起义不断,给风雨飘摇的晋王朝以沉重打击。罗含处于这样一个动荡时代,目睹国家内忧外患,自幼饱习儒家经典的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度投笔从戎,立志以身许国。

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罗含入荆州刺史桓温(312—373年,东晋谯国龙亢人,明帝司马绍之婿)幕府,任参军。时桓温正奉命准备西征,罗含觉得这正是自己为国家统一出力的机会,积极为桓温西征出谋划策,参与了各项军事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并身先士卒,率所部推进成都,连战皆捷,于永和三年灭成汉,收复了成都。永和四年,罗含加任征西参军,一度随主帅桓温西征前秦,转战关中,永和十二年,晋军终于光复洛阳。太和四年,罗含已调任朝廷侍中,还奉命去山阳(今山东省境内)劳军,鼓舞晋军士气,支持桓温北伐。此一阶段的军事斗争实践,展现罗含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突显了他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无论从政还是从军,无论身为僚属还是主政一方,罗含都把儒家提倡的“和为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办事原则。他为人谦和,处事仁和,致力追求社会的和谐,官员间、官与民之间和睦,和衷共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讲团结、识大体、求大同存小异、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穆帝时期,门阀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罗含周旋于几大对应的门阀之间仍然游刃有余。据《晋书》记载,桓温曾派罗含去造访谢尚(江夏太守,系桓温的政敌),欲搜集证据以检劾谢尚。但罗含到江夏后却“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桓温问其检劾之事,罗含却反问他“您认为谢尚这个人怎么样?”桓温说:“胜过我”。罗含于是顺势开导:“他既然胜过您,又怎么会作对不起您的事呢!”一句话,巧妙地完成了差事,保护了朋友,弥合了两个政敌之间的嫌隙,暂时缓解了两个势力集团的矛盾。这是罗含奉行“和为贵”理念的生动例证,突显了他灵活的办事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四、革故鼎新,谋以达远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纵观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史,改革都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迭、社会经济的兴衰、民族文化的冲突变异,掀起一个个风暴狂飚,无论成功与否,改革者们的勇气和魅力都是值得崇敬的。当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更是掀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旋风。罗含,就是东晋时代一名卓有建树的改革者。

改革的前奏往往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论战和新旧思想的交锋。魏晋时期,适合门阀士族的统治需要,兴起了一股叫“玄学”的哲学思潮。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226年-249年,经学家,曾任尚书郎)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及其变化都是表象,在表象之上有个不变的“道”,这个“道”就是“无”,“无”就是宇宙的本原,“无为”符合“自然”,治理社会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维护现有的封建秩序的门阀士族加以利用,倡导放纵享乐都是顺应天理和自然的事。这套唯心主义理论显然阻碍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罗含对此深恶痛绝,勇敢地擎起了反玄学的旗帜,站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穆帝永和年间,他在宜都太守任上写出了不朽的哲学著作《更生论》,以物质、发展的观点鲜明地提出“万物有数,天地无穷”的理论,阐述了万物更生的辩证规律,尖锐地批判了玄学的“虚无”谬论,并进而引领了东晋乃至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的大讨论,成为当时一个思潮。《更生论》是湖南迄今发现最早的哲学著作,罗含也当之无愧是湖南史上最早的哲学家。关于《更生论》的思想精髓和学术意义,《罗含文化研究(创刊号)》已有多位专家学者撰文论及,此处就不作详述了。

罗含不仅在思想、哲学领域卓有建树,在经济改革方面也有所作为。哀帝时期,朝廷迫于门阀士族愈演愈烈地垄断土地,隐瞒户口,造成税收减少,国库空虚,决定清查全国土地和户口以扩大财源,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兴宁二年(364年)罗含以待中的身份,参与了这一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史称“庚戌土断”)。“土断”遭到了地方豪强势族的竭力阻挠,罗含坚定地站在改革立场,与顽抗的门阀士族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国家利益。“庚戌土断”是司马丕及当时一些先进士大夫对经济改革的一次尝试,虽然改革成果很快被门阀地主们反攻篡夺了,但其改革的积极意义是显而见的,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五、审时度势、退以保节

东晋是一个群雄争霸、沉沙泛起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晋朝有才学和作为者其实不乏其人。与罗含同时期并且交谊至深的庾亮、谢尚、桓温等人,都堪称一方诸侯和一代枭雄,但是,他们中一些人不是在时势变幻中消极沉沦,就是在权力争斗中叛逆消亡,而罗含却能在当时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政坛全身而退,保持了坚贞的操守和名节,确属难能可贵。

罗含是经桓温提拔重用并荐入朝中的重臣。晋废帝大和四年(369年),桓温北伐受挫而归,开始图谋擅权篡位,罗含曾经一再力劝桓温,桓温不听,审时度势后,罗含毅然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回到耒阳。在家乡罗含仍然保持勤奋、简朴的作风,以古稀之年专心著述,编写了《湘中记》(又名《湘中山水记》三卷。湖州师院鲍远航教授在《东晋第一才子-罗含》一文中说道:《湘中记》记述了湖南的山川、物产、民俗、古迹等内容,是湖南最早的一部地记,是后世修志的范文;评价罗含为“中国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可见,罗含的山水散文在地理学和文学方面的造诣之高、影响之深。这是他对我国山水散文创作发展的一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宝贵财富。

罗含出仕返乡后,被加封为中散大夫。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年)无疾而终,朝廷传旨厚葬,立相公祠(今耒阳市区西湖塘右边小岭)。祠有楹联:“湖光西漾,勋铭东晋,西滨流半月,相其基业,文章永固;紫气东来,祥肇淝阳,湖水镇三星,公为宰辅,懿德恒新。”每年春秋二季,当地官民都会前往祭祀。晋以后一千余年间,都有许多学者诗人撰文作赋,追念罗含的才德和功勋。罗含的功德正如含公祠祠联所云:勋铭东晋,祥肇淝阳,文章永固,懿德恒新!

罗含不仅是“东晋第一才子”,既是古代官吏的楷模,更是值得今天我们各级党政干部学习的鲜活典范。罗含是耒阳人,生于斯、葬于斯,他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同伟大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一样,值得我们耒阳人引以为傲。深入进行罗含文化研究,弘扬罗含的爱国思想、改革精神、廉洁作风、正义品格,对于激励当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提高耒阳的知名度,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早日建成小康耒阳具有重要作用。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历史先贤吧!

注释:

①罗含被时人称为“荆楚之材,江左之秀”。江左指长江中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的根据地都在江左,故当时人称这五朝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左,南朝人则专称东晋为江左。

②主簿、参军俱为州郡幕府中重要僚属,其职责是典领文书,参与机要,总领府事。

       作者  中共耒阳市委常委  市委办公室主任


(资料:罗先华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