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四维家族
文化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四维家族 > 文化研究
罗隐:“唐朝的鲁迅”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2-06-20 19:31:45 阅读:

罗隐:“唐朝的鲁迅”

现代出版社 06/20 17:48 北京

本书融时代背景、人物传记、诗歌鉴赏于一体,阐明了唐诗的总体发展脉络,叙述了八十多位诗人的人生轨迹,对百余首经典诗作进行了鉴赏品读。力图完整真实地呈现唐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历史背景,让读者在唐诗中读懂诗人的人生,在诗人的快意人生中读懂唐诗。

0 1

唐末,除了韦庄、韩偓、郑谷这些伤时伤世的伤情诗人,还有一批针砭现实、讽刺朝政的写实诗人,其中以罗隐、皮日休、杜荀鹤等名气最大,对晚唐诗歌的贡献也最大。这三人中,罗隐年龄最长,留下的故事最多,创造的耳熟能详的金句也最多,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也动人”等。

现代人编撰的古代文学史中,罗隐的地位并不高。可在唐末五代时期,罗隐的名气极盛,甚至盖过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尤其在民间,罗隐甚至被神话,时至今日,江浙一带还有关于罗隐的神话故事在流传。

传说罗隐的父亲是个农民,夏日上山守护庄稼时,被一个化成美女的老虎精迷上了。此事被他哥哥发觉,哥哥将老虎精脱在草棚外的虎皮偷走,压于粪缸之下。老虎精没了虎皮,再也不能恢复原形,遂同罗父相偕回家,结为夫妇,生下罗隐。

后来妯娌间发生争吵,嫂子一气之下将虎皮从粪缸之下挖出来,扔到老虎精面前。老虎精狂怒之下,就地一滚,变回老虎,将嫂嫂、哥哥、丈夫全都咬死,正要咬孩子的时候,老祖母急忙用谷箩罩住孩子,并用拐杖敲打老虎的额头,厉声骂道:“畜生,难道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要咬吗?”那虎精顿时眼中涌泪,大吼一声,出门狂奔而去。这孩子是隐藏在箩筐里才活下来的,所以被取名为“罗隐”。

02

罗隐成了孤儿,和祖母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经常向左邻右舍借米借盐度日。借的次数多了,还有借无还,邻居就不肯借了。罗隐祖母是个心地褊狭之人,借东西碰壁,她都记恨,而且常常在上灶切菜时唠叨:“跟张三借,张三不借,一遭;跟李四借,李四不借,又是一遭!”灶司菩萨耳朵有点背,罗隐祖母说“一遭”,他听为“一刀”。听的次数多了,灶司菩萨心里有点发毛,这个老奶奶天天絮叨“一刀一刀”的,她孙子要是当了皇帝,听了老太太的话,那要杀多少人?于是他赶紧上奏玉帝。玉帝一听,也慌了,本来安排好罗隐下界当个仁慈皇帝的,这么说,罗隐岂不是要成为暴君?所以玉帝赶紧派雷公菩萨下界拆罗隐的龙骨。

雷公在拆罗隐龙骨时,罗隐痛得满地打滚。祖母见了,急忙叫罗隐咬住了马桶盖。结果,罗隐一身龙骨被拆光,只因为嘴咬着马桶盖,雷公嫌脏,便没拆他的嘴巴骨。因此,罗隐便剩下一张说什么应什么的“圣旨口”。这也是世人传说罗隐是“讨饭骨头圣旨口”的来由。

民间的传说荒唐搞笑,但至少说明罗隐在百姓心目中就是个天生不凡的存在,同时形象地表达了罗隐的两个特征。

罗隐(833—910),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罗隐原名“横”,字昭谏,这样名字合在一起才说得通,才寓意卓尔不凡。“横”空出世,通过上谏“执大柄而定是非”(罗隐《谗书·重序》),这才是他名字的本意。然而,“十上不第”后,面对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的现实,他扼腕长叹,愤而改名为“隐”。

罗隐原名字取得那么不凡,说明他绝不是个农家子弟。在古代,普通农户家能出个识文断字的人就不错了,要出个大诗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历数古代文人,哪有什么农家子弟出身?不是官宦世家,最起码也是个富裕地主阶层。同样,罗隐也出身一个官宦世家,只不过祖上包括他的父亲都是小官僚,并不显赫。但罗氏家族在当地也算是个大家族,家族同一辈中,当时就出了罗隐、罗虬、罗邺三个公认的青年才俊,被当地人称为“三罗”。

03

和韦庄、韩偓等人一样,罗隐的大半生都耗在科举考试上。大中十三年 (859),二十七岁的罗隐在江西南康通过解举,取得参加进士考试资格, 然后在江陵拜见荆南节度使白敏中,希望得到他的举荐。然而,白敏中已经失势,罗隐得了白敏中的举荐也没有用,一连考了七次都落榜。后来他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考了十多次,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史称“十上不第”。

虽然在京城十几年连续落榜,但他还是以诗打出了名气,他的才气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更得到了令狐绹的欣赏。当时京城有人将他与前辈诗人温庭筠、李商隐合称“三才子”。

据说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考中进士后,罗隐写诗相贺。令狐绹读到罗隐的贺诗,非常高兴,对儿子说:“你进士及第我都不怎么高兴,我最高兴的是你得到了罗公的诗一篇啊!”

可见当时罗隐在公卿大臣中的名气也是极盛的。既然这样,他为什么总是屡考屡落第呢?原因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唐昭宗非常欣赏罗隐的诗文,想以甲科进士录取罗隐。但有大臣上奏:“罗隐虽然有才,可为人轻狂,明皇这样圣德,还横遭他讥讽诽谤;如果让他当了官,朝廷里的将相臣僚,岂不都要被他侮辱个遍?”昭宗问罗隐写了什么讥谤之词,这个大臣举了罗隐的《华清宫》一诗:

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

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这个大臣将这首诗剖析了一遍。唐昭宗听了这位大臣的解说,罢了起用罗隐的念头。

这是《唐才子传》记载的版本。如果这一版本成立,显然这位大臣是个妒贤嫉能的佞臣。唐朝可没兴过文字狱,白居易写《长恨歌》没事,杜牧赤裸裸地讥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没事,怎么到了罗隐化用两位前辈的诗,还带一句“也知道德胜尧舜”这样拍马屁的话,就有事,就成了恶意讥谤了呢?

只怪罗隐生错了时代,生在那个佞臣当道,不将大唐整垮不罢休的年代。

04

版本二,黄巢起义被平定后,朝廷严重缺乏人才,有大臣建议让名闻天下的罗隐入仕,宰相韦贻范就给大家讲了个小故事,说他有一次曾与罗隐同乘一条渡船,听见船夫对罗隐说:“咱们这条船上可坐有朝廷的大人哦!”

谁知罗隐回了一句:“什么大人不大人的?我用脚夹笔写的文章,都能顶得上好几个这样的大人!”

韦贻范说到这儿,笑问道:“诸位大人,要是罗隐入朝当了官,我们在他眼里可能连秕糠都算不上,请问你们还愿意推举吗?”

一席话让提议的人瞠目结舌,自然没人再想推荐这个恃才傲物的家伙。

这是《唐诗纪事》里的版本,如果这个版本成立,说明罗隐性格确实狂傲,偏偏又遇到了一位肚子里撑不了船的宰相,他只能自认倒霉。

罗隐确实是一位比较激愤、动不动就写诗嘲讽的文人,但这也是在他“十上不第”之后的事了。他的嘲讽诗《送灶诗》在民间为人津津乐道: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文人则更欣赏他的讽刺小诗《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实际上,罗隐写得最深刻的讥讽诗当数《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

这首诗的背景是,广明元年(880),黄巢军队进攻长安时,唐僖宗不是召集文武共商救亡图存大计,而是带着一个耍猴的艺人和一群猴,早早地逃往四川成都。那群猴子也确实善解人意,不但善于扮出各种怪相逗唐僖宗开心,还会像臣僚一样随朝站班。僖宗一高兴就赏赐耍猴艺人一袭红色朝服,也就是诗中说的“赐朱绂”,封这个艺人四品官衔,号称“孙供奉”。这个“孙”与孙悟空的“孙”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猢狲”的“狲”。

你说这个唐僖宗是不是荒唐透顶?大唐江山在这个嬉戏一生的皇帝手中,不崩溃才怪呢!不过,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代文人,这个名叫李儇的昏君死后,居然想出个“僖宗”的庙号来称呼。“僖”是什么意思?就是“嬉戏”,他们不好责骂皇帝,却变着法子让他的庙号带着被调侃的意味。

罗隐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自己考进士考了十多年,倒不如一个江湖耍猴艺人!这首诗在对比深刻的自我调侃中冷冷讥讽昏庸的僖宗,可以说是犀利无匹。

05

这种犀利无匹的讥讽,在罗隐的杂文集《谗书》中体现得更加直接。其中的《说天鸡》《汉武山呼》《三闾大夫意》《叙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都是嬉笑怒骂,涉笔成趣,展示了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才能。尤其是《英雄之言》一文,通过刘邦、项羽二人的两句所谓“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自诩为救民于水火的英雄的帝王之强盗本质,文章还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谗书》是罗隐“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目的是“警当世而诫将来”。

罗隐的《谗书》与皮日休的《皮子文薮》、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共同掀起了晚唐古文的另类——小品文的高潮。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中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鲁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文章,显然受到晚唐这三位小品文大家的影响。

罗隐身受不公,敢于发出抗争与激愤之言,同时以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写成诗,讥讽权贵。他的诗不仅仅表达了个人观点,更多的是反映了百姓的心声,百姓甚至认为罗隐就是他们的发声人,所以他成为民间最受欢迎的诗人。

而民间流传他是“讨饭骨头圣旨口”,则是对他坎坷身世的同情和对他所发之声的绝对赞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讨饭骨头圣旨口”的神话传说高度契合了他的个性特征。

民间硬是将罗隐神化成老虎精所生,又反映他的什么特征呢?下面这则故事就能说明。

06

罗隐为了考中进士,不得不四处行卷。他年轻时通过关系行卷于宰相郑畋。郑畋翻开罗隐的诗集,读到《筹笔驿》后,大加赞赏: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筹笔驿”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原的一个重要驿站,罗隐来到这里凭吊,写下了这首反映诸葛亮和蜀国往事的怀古诗。

李商隐此前也写过《筹笔驿》诗,是传世佳作。珠玉在前,罗隐还写同样的题材,勇气可嘉。罗隐的这首诗意味十足,对诸葛亮殚精竭虑却敌不过时运的结果发出感慨,反映出罗隐的黄老思想。这首诗并不逊于李商隐的《筹笔驿》,“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两句感慨,成了千古金句。

郑畋读完这首诗,击节叫好,女儿正好路过,进来一探究竟。郑大小姐是个秀外慧中的才女,难得听父亲夸行卷之诗,便借阅了罗隐的这卷诗集。谁知,第二天还诗集给父亲时,郑大小姐像得了魔怔似的,边走边低吟“任是无情也动人”,“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

郑畋看出端倪,笑着问:“要不我将罗生请来一见?”郑大小姐羞涩地点头同意。

郑大小姐边走边吟的正是罗隐的诗: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这首诗有两个典故要解释。

07

唐玄宗曾经在宫中太液池畔宴请皇亲国戚,当时池中千百株白莲齐放,形成绝美的景色,群臣驻足欣赏,啧啧称赞。唐玄宗见此情景,哈哈大笑,忽然指着杨贵妃得意地道:“白莲虽美,比我这解语花如何?”“解语花”的本意是会说话的花。众人自然大拍马屁:“娘娘国色天香,远胜白莲!”这样一来,一个形容温柔又会说话的美女的典故“解语花”就诞生了。

《红楼梦》中第十九回的回目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里面就用“花解语”代指温柔又会说话的袭人。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这两句,背景引用了唐宪宗时期中书令韩弘平藩回京后,看到自己府邸中养着娇艳的牡丹花,为了不玩物丧志,便命人全部砍去的故事。

郑畋为了让女儿见一见罗隐,特意安排了一场宴会,请罗隐出席。

郑大小姐学卓文君于帘幕后窥视。哪知郑大小姐窥视片刻,失望得差点放声大哭。她原想着能写出如此优美诗句的人,一定会同司马相如一般,风流倜傥,谈吐不凡,谁知罗隐不但相貌丑陋,还言行迂腐拘谨。郑大小姐心中的憧憬如冰块掉落,碎成一地。伤心欲绝的郑大小姐回到闺房,将罗隐的诗集悄悄烧了,再也不吟罗隐诗作。

这个故事反映了罗隐的又一特征,也就是民间传说的,罗隐有“虎相”,长得奇丑。

温庭筠长得丑,却有女人缘,他的花间词让诸多女子唱得神痴意迷。可罗隐长得丑事小,说起话来还尖酸刻薄,面对女子,更不解风情,这样一个人,怎能得女人喜欢?

罗隐过钟陵时,被一个才艺双绝的妓女讥诮了一下,立马写下《赠妓云英》一诗反讥并自嘲: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的背景是,十多年前罗隐进京赶考,路过钟陵时,在朋友宴会上与这位名叫云英的妓女相识。十多年后,罗隐再过钟陵,恰巧又在宴席上碰见云英。云英问了他一句:“罗秀才尚未脱白乎?”这一句话戳中了罗隐心里的痛点,激起了他的满腔义愤,于是他直接将未考取功名与妓女未嫁的原因对等起来,进行调侃,讥讽得既深刻,又让人为之心酸。这首诗一出,立即成了落榜文人和平民百姓津津乐道的趣诗。

08

罗隐“十上不第”后,曾于咸通十二年(871)通过湖南观察使于瑰获得衡阳县主簿一职,但由于性格耿介,与县令搞不好关系,没几个月,他便辞职东归。这之后,他又去京城一带游荡,继续从事考进士的大业,直到广明元年(880),黄巢军队占据了长江以北,他北上无望,才同杜荀鹤等人同隐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已经五十五岁的罗隐对科举考试和时局彻底失望了,返回江东,欲投杭州刺史钱镠幕下。

在投钱镠之前,罗隐将自己的一首诗当信寄了过去,想先看看钱镠的反应。这首诗便是郑大小姐也喜欢的《句》:

夏窗七叶连阴暗,赖家桥上潏河边。

细看月轮真有意,已知青桂近嫦娥。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

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

山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想雨淋铃。

老僧斋罢关门睡,不管波涛四面生。

给钱镠寄这首诗,重点当然不在郑大小姐喜欢的两句诗“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而在于“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这两句。钱镠收到罗隐的这首诗,知道名满天下的大才子罗隐已经有了回乡归附自己的意图,大喜过望,即回复:“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

罗隐收到钱镠的回复,老泪纵横,因为钱镠不但将他比作王粲(字仲宣), 还比作孔子。罗隐感慨自己漂泊一生,终于碰到了知遇之人,于是带着感恩之心追随了钱镠。

这个钱镠是值得罗隐追随的,他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罗隐的协助下,他先是平定董昌叛乱,升任镇海节度使,而后又平定吴越其他势力,最终被封为吴越王。

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自立,国号“大梁”。罗隐激愤异常,当即劝说钱镠兴兵讨伐。钱镠大为惊讶,他一直以为罗隐因没有得到李唐朝廷重用而心怀怨恨,没想到唐亡时,他居然如此悲愤,这一刻他才真正理解罗隐,虽然对李唐朝廷责之深、讥之辛,但其实他对李唐王朝乃至整个国家是痛之切。

09

钱镠很敬佩罗隐的忠义,但拒绝了他的劝说。钱镠向所有幕僚阐述了他“休兵息民”的治国理念,将群僚说得心悦诚服。钱镠“休兵息民”的仁政也一以贯之地在吴越实施。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战乱,生灵涂炭,吴越一直和平发展,欣欣向荣,成为天下最富足的地方。直到北宋时期,钱镠的孙子钱俶主动归附宋朝,让吴越之地无一人因战争而死亡。

钱家这种以吴越人民生命福祉为重,不计较王室虚名的做法,令吴越人民感恩戴德。时至今日,吴越人民还在赞美钱家的功德。钱家最终也是善有善报,逐渐发展成吴越第一家族,后世能人贤才辈出,近代更是涌现了钱玄同、钱锺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一大批著名人物。

罗隐在吴越国时,朱梁曾以谏议大夫官职征召他,被他断然拒绝了。后来钱镠表授他吴越国给事中一职。后梁开平三年(909),罗隐病逝,享年七十八岁。

罗隐的思想属道家,曾著《太平两同书》阐述他的“太平匡济术”,这一思想对钱镠的执政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吴越地区能够躲过七八十年的战争之厄,罗隐的思想功不可没,所以吴越地区人民将罗隐神化成“文曲星”下凡,以示对这位千古才子的敬仰。

罗隐诗歌最大的成就,是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口语化语言写讥讽诗,他本人一生端正刚猛,后人称他为“唐朝的鲁迅”。

(作者:包劲松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