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四维家族
重要事记
 您的位置:首页 > 四维家族 > 重要事记
纪念罗哲文先生逝世十周年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7-05 20:18:39 阅读:

民族之脊梁 根植于血脉

——纪念罗哲文先生逝世十周年

中国起源地  2022-11-29 17:13

讲起中国历史,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长城。提起长城,我们一定会想起罗哲文这个名字。

罗哲文(1924—2012),四川宜宾人,中国古建筑学家,中国文物保护泰斗。

“断壁残垣古墟残,夕阳如火照燕山。今朝赐上金戎刀,要使长龙复旧观。”先生的一生致力于长城的调查、勘测、考察、发掘和保护修缮事业,六十年风雨兼程、披肝沥胆,六十年心血付出、殒身不恤。长城修复第一站八达岭因他获得新生,这里的每一方泥土、每一块砖石都凝聚了先生的汗水与心血。先生不仅创造了我国文物保护的无数第一,更是积极推动长城成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用毕生付出凝聚起一道精神长城,是文物界当之无愧的“万里长城第一人”。

今天,罗哲文先生的精神仍然充满蓬勃活力,感召着我们不断努力。长城精神的弘扬与继承,让我们更为深刻的认识长城文化与文明的价值,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北京市长城文化带建设成为向世界讲述长城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与自信的窗口。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时值先生辞世十周年,让我们感恩先生对长城保护事业的无私奉献,学习先生对长城学术研究的奋发精神,重温先生关于长城文化传承的教诲,让长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以兹祭奠。

郑严 摄影

一、与八达岭长城的初见

1948年秋天,先生徒步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当时林徽因曾对先生说:“因为长城近在北京,总觉得有时间去长城考察,反而被搁置下来,现在该是看看长城的时候了。”可惜林徽因的病情已经不允许她登长城了,带着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嘱托先生初登长城,拍下了自己的第一张长城照片——那天阳光充足,留在照片上的是发白的长城和它投射在山坡上的黑色影子。先生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已是断壁残垣,城墙砖四处散落,周围荒草丛生、落叶满地。

很多年后,先生写道:“抗战胜利以后,我随着中国营造学社来北平,到了清华大学 营造系,师从梁思成先生做古建筑的调研工作。雄伟的长城蜿蜒在巍巍燕山之上。我费了很大的劲儿,骑毛驴、走山路去八达岭,瞻仰了长城的雄姿,发出了无限的感叹。”

二、首修八达岭长城的提议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先生被梁思成推荐到文化部文物局工作,担任文物处业务秘书,成了文物局里最年轻的古建筑保护领域专家,那年先生26岁,从此开启了其漫长的文物保护生涯。

1952年,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文物维修工作也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进行。正当拟制规划的时候,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同志提出了“维修长城并向国内外游人开放的意见”。

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把修长城这件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郑振铎局长把“修长城”的任务交给了先生。先生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立即开始筹划。由于长城分布范围广大,只能选择重点地段维修。经过研究,先生提议首先选择八达岭,为此八达岭长城段成为维修长城的第一站。

罗哲文先生的题词石刻(在八达岭西门外广场) 郑严摄影

三、修复八达岭长城的历程

1952年,先生再一次来到八达岭,闻名于世的 长城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缺少保护,八达岭触目皆是倒塌的城墙,破败而荒凉。从明代以后,已经 三四百年没有维修了。

后来先生回忆道:“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经很晚。当时的八达岭满目荒凉,夕阳照着山上的长城残骸。我想起当年戍边的战士就在这儿待着,当年的长城一定非常的雄壮。”不过想到承担的长城修复工作,除了感慨感怀之外,心情也还是格外的激动,趁兴赋诗一首:“断壁残垣古墟残,夕阳如火照燕山。今朝赐上金戎刀,要使长龙复旧观。”在勘察设计阶段,由于交通不便,先生和同事乘火车到八达岭车站以后,要步行到八达岭,然后步行或骑毛驴上山。当时工作的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八达岭上的几间小屋已经墙倒屋塌,根本不能住宿,为了深入考察,他们就在当地一个简陋的小店里住了下来,每天骑着毛驴上八达岭。有一次,为了考察关沟中的情况,不得不在三堡的一间小屋中和衣过夜,夜风吹来,简直与露宿毫无差别。考察条件虽然艰苦,但是长城的雄姿,总是在激励着他们。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先生拿出了八达岭长城维修规划图,请老师梁思成审定。

梁思成看后在上面写了三个建议:一是要按照原状修;二是保护古意,避免现代化;三是要绿化,但不能在长城边上种高大树木,否则不利于保护长城,也影响观看效果。可惜,那张签有梁思成审定意见的图纸,经过十年动乱,早已不知去处,先生为此抱憾不已。

修复古建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用原材料修,这在长城修复中显得尤为困难。先生和建筑工人们只好到山沟里收集一块一块墙塌后散落四地的城砖,从沙土里挖掘砖块,甚至到农户家里搜寻已被 利用的长城砖块。没有用水泥、新石、新砖,而是用传统工艺修出了八达岭长城的古韵,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1953年,八达岭长城修复完成,于当年国庆节向公众开放,成为全国首家向世人开放的长城景区。

八达岭长城获得新生,人们在惊叹 万里长城雄伟的时候,也记住了新中国修复长城第一人——罗哲文。

罗哲文先生的题词手迹

四、传扬八达岭长城的文化

20世纪50年代八达岭长城开放后,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

遇有重要外宾参观,有关部门就把先生请去,作为导游讲解。1954年,先生就曾陪一位外国首相参观了八达岭长城。外宾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万里长城的长度是不是外国人过去都介绍的2500公里,长城是不是秦始皇修建的,是用什么材料等问题,这使先生意识到来八达岭看长城的人,都希望多了解一些长城的情况,对长城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迫在眉睫。

罗哲文先生在中国长城博物馆参观 郑严摄影

为了宣传、介绍长城,先生翻阅了不少过去中外学者们研究和介绍长城的书籍,并结合一些实地勘测的数据,经过反复研究,写了一本名叫《万里长城·居庸关·八达岭》的小册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被称为解放后第一本有关长城的专著。后又编写了历史小丛书中的《长城史话》。

先生古文功底很好,擅长诗词,所写的诗词很多与八达岭有关。其中一首《咏八达岭》这样写道:“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壮哉峻岭走长龙。”通过这首诗,更多的人喜欢八达岭,爱上八达岭。

先生不仅是维修长城的第一人,还是宣传八达岭的第一人,只要有机会,都会宣传八达岭。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成立 30 周年时,先生精心准备了贺诗:“弹指匆匆三十年,特区发展写新篇。世遗登录居前列,改革开放争领先。博物展陈优获奖,环境改良杂乱迁。旅游文保相彰显,继领风骚更向前。”同时先生写到:“我作为一个六十多年来与八达岭长城结下了深厚感情的老友,倍感兴奋,特成小诗一首以为祝贺、以志不忘,以为留念。”

五、心系八达岭长城的保护发展

(一)支持八达岭关城环境整治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八达岭长城观光旅游的中外游人与日俱增,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关城周边的商业摊点和商业设施越来越多,嘈杂的叫卖噪音和杂乱无章的设施,使关城文物承受着较大的负面冲击。先生很痛心,对工作人员说,万里长城不是集市,浓重的商业氛围,只能毁了八达岭。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痛下决心,整治环境,保护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在周密研判的基础上,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提出了整治方案。各方利益在八达岭博弈。两年过去了,方案迟迟未得到批复。先生仔细研究了方案后认为可行,于是亲自协调文物、规划等部门,最终促成了八达岭关城环境整治方案的实施。

从1998年至2001年,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投资2000多万元,对八达岭关城内环境进行了整治,拆除了关城内商业建筑4600平方米,复建了东兵营、南兵营、南城墙,建了必要的功能性设施,修建了贵宾接待室和售检票处。整治后,关城广场得到了较大的拓宽,古老长城的历史风貌恢复了。

(二)帮促八达岭过境路改建工程

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八达岭长城景区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旅游车辆和社会车辆更是迅速增长。由于S216国道多年来横穿景区,造成景区核心区域人车混行拥挤不堪,文物撞损、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屡有发生。对景区的文物保护、生态环境、游人安全、旅游环境、交通秩序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为解决这一多年制约景区管理与发展的问题,实施“八达岭长城景区过境路的改建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在与先生谈到过境路改建计划时,先生说:“这件事我思考了多年,你们的想法是可行的,我愿帮助你们促成此事。”同时,先生对改建工作提出了三项运作建议:“一是由我牵头邀请一批知名专家论证此项工作方案;二是论证工作完成后,以延庆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将规划方案报送北京市人民政府审批;三是由我与几位知名专家联名签署意见并致函市委、市政府,促成此项工作在市政府投资建设工作中立项,以便解决资金问题。”

2004年1月下旬,先生带上七位专家写给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王歧山的关于加强八达岭长城保护,改建景区过境路的建议信,和七位专家关于加强八达岭长城保护、改建关城重点保护区过境公路论证意见三份材料,亲自送交刘淇书记。1月29日,刘淇书记在先生这封信上批示:“请歧山同志阅,此事确应做。可纳入文物保护范围的资金渠道解决。”2月6日,王岐山市长在信上批示:“我也认为是很好的意见。请鸿祥、敬民、张茅、志华阅示。因涉及部门众多,请志华、敬民组织各委牵头,诸多部门共同合作,落实刘淇同志的批示。”

2011年8月31日,八达岭过境路正式通车,先生参加了通车仪式并致辞。八达岭过境线竣工通车后,置换了原S216线的交通功能,所有过境车辆不再穿越八达岭长城景区。这样,半个多世纪来制约景区的文物安全、旅游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迎刃而解。

罗哲文先生参加八达岭长城国际龙文化节开幕式 郑严摄影

(三)重视八达岭残长城的开发

2000年,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经过多年准备,即将开放八达岭残长城自然风景区。有人为之喝彩,有人提出质疑。先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新景区开幕的那天,先生推迟了外出开会的时间,参加了开幕式,并在开幕式上讲道:“八达岭残长城的开发是长城保护方面的一件大事,残长城自然风景区的开放,既填补了国内长城旅游区没有残长城的空白,又为人们全面深入了解长城文化内涵提供了理想场所。它的推出必将有力地推动长城文化的考古和研究,而且会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心和支持。”

先生的讲话一锤定音。此后,对八达岭残长城开发的不同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六、与八达岭长城的情缘

有人曾经请教过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岁月中,您来到八达岭大体有多少次?”先生说:“太多了,大概也有上百次吧。我对中国长城,特别是八达岭长城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先生对八达岭长城的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景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会对景区重大保护和发展项目进行论证,为八达岭长城景区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000年4月23日,中国长城博物馆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聘请先生为委员会主任。

2009年8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成立景区文物保护工作专家顾问组,聘请先生等九位专家为顾问。

先生还被聘请为八达岭长城文化艺术协会的名誉会长。

罗哲文先生在八达岭过境线通车仪式上 郑严摄影

七、长眠于八达岭长城的怀抱

2012年5月14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一幅挽联:“修长城修故宫参襄国徽设计无愧文物卫士;护名城护运河舍身文化遗产堪称古建护神”概括了先生的一生。

9月17日,先生被安葬在八达岭陵园,中国“长城保护第一人”罗哲文先生魂归八达岭。随骨灰一同下葬的,有先生的一缕头发、一瓶白酒和一段驱虫樟木。先生走了,渐行渐远,但是先生的音容笑貌,却留在了八达岭,留在了先生也记不清到底来过多少次的地方。

六十年间,先生翻山越岭,用双脚丈量了长城的长度,耕耘奉献,用毕生的研究拓展了长城的宽度,即便走向另一个世界,也依然长眠在长城的怀抱中。

相关链接;

罗哲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在燕山大学召开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