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罗氏传媒
罗氏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罗氏传媒 > 罗氏新闻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罗光琼:30载扎根山区绽芳华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2-03-31 19:42:29 阅读:

贵州正安罗光琼:

扎根基层三十载,深耕山区绽芳华

38载,年近花甲之年的罗光琼一如往日,奔波在正安的田间地头,用一份深沉的爱,在珍州大地上,运用农业技术帮助山区群众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

罗光琼先后获得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科技部“星火科技县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农业丰收奖”等40多项荣誉。2019年,罗光琼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扎根,为了乡亲的需要

1983年,年仅21岁的罗光琼从遵义农校毕业,满怀理想与激情的罗光琼,分配到了正安县农业局(现为正安县农业农村局)工作。

贵州省正安县,地处黔北与川渝结合部,属水土严重流失区域,20世纪八十年代低产田土占比高,农业科技运用程度极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有一次在和溪镇大坎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看到一农户田里的秧苗全部枯萎了,农民很绝望。”罗光琼回忆说,回到单位连夜翻阅资料,终于查出了秧苗枯萎的原因。第二天一大早,她把买好的农药送到农户家中,指导喷洒秧苗。秧苗得救了,农户笑了,罗光琼打心底里开心。

此后,越来越多的农户打电话咨询或到单位请教,请求罗光琼帮助解决栽培、施肥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一张张笑脸、一声声谢谢,老百姓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迫切需要,牵绊着罗光琼的心,一转眼就是38年,她已深深扎进了正安农村的广袤田野。

作为正安人,“如何在贫瘠的高寒山区实现增产增收,帮助家乡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罗光琼心中。

产业发展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要对全县农业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再以“润物细无声”的技术指导,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于是,无论风霜雨雪、寒来暑往,她蹲守田间地头观察、探索庄稼生长情况。白天,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指导;夜晚,打着电筒、点着火把走村入户,与农民促膝谈心,传授农业技术。

“嘴上打起血泡,手上磨出老茧,脚上沾满泥水,回到家说话也费劲。”尽管那时候很苦,但是回忆中的罗光琼很开心,因为看着老百姓期盼的眼光,就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罗光琼和同事们推广“杂交良种应用”“水稻两段育秧、半旱式栽培”“玉米育苗带土移栽”“高海拔地区玉米地膜覆盖”和“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正安山区农业发展水平,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问题。

坚持,为了山区的梦想

正安县人多地薄。罗光琼针对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89.98%的县情,与农技人员夜以继日进行试验和探索,提出了因地制宜、有效改良中低产田土的技术方法,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低产田土改良技术项目》《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等数十个项目,有效提高了全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38载春秋,她与同事们一道致力改良土壤,提高耕地地力,累计完成秸秆还土150多万亩、绿肥种植还田180万多亩,全县农业增收6.88亿元。

正安县中药材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使中药材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拳头产业,罗光琼查阅资料、走访药商药农精心撰写《正安县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针对中药材白芨的开发价值与前景,她主持实施完成《白芨产业发展示范》和《濒危植物白芨扩繁技术提升研究》,攻克白芨野生变家种技术难题,制定了白芨栽培技术标准,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

在罗光琼和团队的努力下,2013年12月正安白芨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2020年9月,她指导的白芨科研成果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一等奖。现在全县白芨种植面积达7800余亩,累计实现产值3.52亿元,帮助贫困人口460人实现脱贫。

人贵有恒,事贵以专。38年来,罗光琼沉心俯身,用青春和心血致力于正安县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课题和农田节水及其相关科研课题220多项,收集有价值的科研数据12.28万个,开展农业科技讲座培训30多万人次。

面对获得的荣誉,罗光琼淡然地说:“荣誉并非象征成功的‘句号’,只是人生轨迹上绚丽的光环,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

(资料:杨媛媛、赵永章、王林爱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