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罗氏传媒
罗氏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罗氏传媒 > 罗氏新闻
三峡传媒“擎旗手”罗文全逆境跨坎 闪耀榜样光芒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9-25 10:38:26 阅读:

从济南军区“兵记者”到三峡传媒“擎旗手”,

罗文全逆境跨坎 闪耀榜样光芒

罗文全  2023-09-24 15:31   

他是原济南军区一名战士报道员,以笔为枪,勇于冲锋,永不言弃,将胜利的旗帜插在地方媒体高地上,成功打造出“三峡样本”,同时也精彩展示了“罗文全现象”,为退役战友就业创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光荣人家特别推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大家一起感受榜样的光芒。

今年9月中旬,第30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黄河奖作品大赛公布初审评委阵容,我作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与来自国内著名品牌主、媒体界、互联网平台、广告公司、高等院校的111位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团。我是全国唯一来自报业界的评委。

同时,我的新著《一纸光芒》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袁永军、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会长梁勤俭分别为这部38万字的书作序,这是国内首部以地方纸媒广告守正创新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型专著,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26年来的第十一本书。

我曾是军营里一名“爬格子”的新闻爱好者,现在是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从“战士记者”到全省最年轻的高级记者,从业余通讯员到省域副中心城市党委机关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从“半路出家”跨界媒介经营到全省首届十大“广告名师”,我用永不放弃的勤奋、笃学和敬业,跨过职场转折的多道“坎”。

跨过求知的“坎”:勤学苦练是职业成长的“踏脚石”

柏拉图说,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我们要获得这种最强力量,就要跨过求知这道“坎”。

1982年底,我高中毕业应征入伍。新训结束,我作为优秀新兵代表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言,因为“有点文采”引起领导重视,被选调到团新闻报道培训班学习。从此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直到成为退役后的职业选择。

20世纪80年代,部队通讯员是一个很大的写作爱好者群体,绝大多数人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摸着石头过河。我也不例外,虽然不停地写,但稿件很难变成铅字见诸报端。  

我分析原因:知识储备不够,写作能力不足,业务基础不牢。我因为写作的梦想而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当时每个月只有几元钱的津贴,我除了买点生活必需品外,把剩下的钱都买了书。

我“家书”最多的不是信件,而是家里经常寄来各种书籍,一本接一本,一捆接一捆,我一有空就读,逐渐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入伍头三年,我一直在野外训练,先后在新兵集训队、师教导队和师司训队受训。外训条件艰苦,训练任务繁重,我正课时间一门心思扑在训练场,利用晚上和星期天看书写作。

外训都是住大通铺,几十人一间大房子。读书没有合适的场景和时间,我很多时候都是把自己的床铺当作“学习间”,白天休息时坐在床上看书,晚上熄灯后放下蚊帐打着手电看书或写稿。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教导队队长在一次大会场合宣扬:“这么多学员里,就有个爱读书的小伙子,他往后肯定有出息!”

外训三年多,我读了上百本书,写了十几本读书笔记,名字也渐渐出现在军内外报刊上。可写得越多,越觉得心里“饥饿”,笔下“空虚”,感到知识不够。

我出生在一个“读书无用论”的时代和极其贫困的家庭,现实生活教育我,读书不是万能的,但不读书是万万不能的。就像人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和食物,生活同样离不开读书。

后来我参加军校统考,成绩过线,由于其它原因没能如愿跨进大学校门。那次“失学”虽然是一次很大打击,但最终也明白了“不上大学一样可以有出息”的道理。我坚持自己学、自主学、自觉学。白天操枪练炮,晚上舞文弄墨。

我自费连续参加了解放军报社、前卫报社、西北新闻刊授学院、郑州大学新闻专业函授等专业培训,系统学习采访写作知识,学习积累的知识成为我跨入新闻门槛的“踏脚石”,写作水平逐步向专业水平靠近。

当时战士不能直接提干,部队党委把我改转志愿兵,以兵代干留在机关搞新闻宣传。其间我在《解放军报》《前卫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发表300多篇新闻稿件,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济南军区机关刊物等转发多篇调研文章,有的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小有名气的“战士记者”,4次荣立三等功。

1996年退役时,在没有任何背景下,我抱着几大本见报剪贴,到宜昌市委机关报社《宜昌日报》毛遂自荐,被破格录用为专业记者。

真正跨入记者行列,我备感压力。在人才济济的新闻单位,学历不高只是形式上的差距,而能力不足才是问题的关键,我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吮吸。

2001年,我担任新创刊的《三峡商报》副总编辑,每天都要应对大量繁重的事务,仍然坚持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再忙再累都要抽出时间学习,坚持每个双休日乘车到20多里外的教学点上课,寒来暑往三年从未间断。

本科毕业时,我以“学在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为题,和同学们分享了收获。后来又坚持学完湖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EMBA课程。

我把所学知识融入本职工作,收到了“水滴见地湿”的效果。进入新闻界20多年,我从一个读书人变成写书人,几乎平均两年出版一本书,先后撰著出版了10余本专著和论著,部分内容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传媒网、三峡商报等媒体上连载。发表新闻理论和报业经济研究论文100多篇,部分作品收入多种社科资料文库,有的被列入高等院校教学教材篇目。

人民网评价《感应传媒》:“书中提出的诸多新闻战略思想和采编工作技巧,对新闻传媒的领导者来说是一本‘必读手册’,对从事新闻传媒教育的师生来说是一本‘教辅资料’,对传媒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本‘参考教材。”

对获奖作品《落地成真》,国家司法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原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岳宣义将军给予高度肯定,和时任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江作苏分别为书作序。

岳宣义将军评价:“脱下军装,本色更浓,这一点显得尤其难能可贵。文全同志抱以追求知识为乐、追求事业为重的信念,淡泊名利得失,脚踏实地奋斗,每一步都留下了超乎寻常的奋斗足迹,走出了一条令人称赞的成功之路。”

鲁迅曾说:“倘能生存,仍要学习”。对像我一样从部队退役而且没能实现大学梦想的人来说,跨过求知的“坎”,不断勤学苦练吸收知识营养,用知识养份去滋润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件头等大事。

跨过立业的“坎”:向难求成是专业成才的“打门砖”

优良的人品和优秀的作品,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立业之本。我先后在驻站记者、新闻采编、媒体经营等多个岗位历练,可以说每一个岗位都是人品和能力的考验。

无论是转业干部还是退伍士兵,都会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任何焦虑、消极、抱怨或躺平,都无济于事,唯有踔厉奋进,勇毅前行,才能从“小白”或“外行”变成“行家里手”。

迎难而上,关键时刻要冲锋在前;知难而进,滚石上坡才能提升能力;克难求成,敬业奉献方能体现担当。这是我在新闻专业上对待困难的坚定态度。

1998年初,我从专职跟随市委书记采访的要闻记者,主动申请到县市驻站,许多人对我放弃“一号记者”不理解。而我认为,当一个好记者需要脚下沾泥土,写一些好新闻就应当到群众中去。

驻站不久,所在枝江市遭遇长江特大洪水。枝江有被称为“生命堤”的184公里长江堤防线,是长江中游最险地段,汛情一日数传,水势之险、水位之高、洪峰之多、险情之大、时间之长、受灾之重创下百年纪录,百万军民打响了一场可歌可泣的长江保卫战。

我在抗洪抢险一线度过了60多个日日夜夜,白天不停地奔波在大堤上、哨棚里、险段中,夜晚连轴转加班写稿,每天一稿或一天多稿,先后采写100多篇稿件,其中40多篇现场新闻,刊发16个头版头条,10余篇通讯和连续报道被新华社向全国播发通稿,推出了“抗洪英雄”邹开清、“抗洪功臣”舒德才、“英雄村官”田维敏等三位倒在抗洪一线的典范人物。我是唯一亲历三位抗洪英雄从现场突发病情到抢救牺牲全过程的记者,并现场作了独家报道。

我发扬军人连续战斗的作风,两个多月几乎没有睡一个囫囵觉,抗洪一线领导要我把“睡好觉”当作任务来完成。中华新闻报记者从北京电话采访抗洪一线新闻工作者,报社领导介绍我:“三天三夜不睡觉、边打吊针边写稿”。在抗洪现场,我成为新闻战线坚守时间最长、现场采访最多、写发稿量最大的人,被湖北省委宣传部、宜昌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和全市宣传战线 “十杰青年”。

2004年9月,年贩销40万头生猪的农民史光权吸引了我的“新闻眼”。刚从《三峡商报》副总编辑转任三峡日报记者部主任的我,透过“卖猪现象”看到了“农民与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课题。

史光权远赴广东卖猪,我和报社副总编范长敏随其一路南下,连续奔波七昼夜,探寻“卖猪秘诀”,并在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开设“史光权南下卖猪记”专栏。颠簸的汽车上、小憩的路边店、拥挤的集市里,都是我写稿的“战场”,不分昼夜及时用文字图片视频奉献给读者。我连续采写了“神奇三级跳”“巧绘网络图”“打造共同体”“激活产业链”等10篇现场通讯和12万字的跟踪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史光权现象”冲击波。

这次别出心裁的“行进式”报道,在全国地方媒体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被中国记协称为党报创新“三农”报道的典型范例,获得湖北新闻奖、中国时事报道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多个一等奖。史光权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委省政府发文推广“史光权走市场模式”。

我的新闻业务能力在向难求成的实践中得到快速提升,先后独家采写了中国第一个女科学考察“个体户”严康慧、毕生追求共产主义把一切献给党的时代楷模刘恨钱等20多位人物典型,追踪开展了“长江航道百里洲‘寻宝’事件”、三峡旅游垄断经营、东风渠巨额水资源费“流失”、湖北农民工河南遭砍杀等系列舆论监督,参加了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抗旱救灾、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

这些对新闻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都有较高要求的采访报道,每次都是一种综合考验,应该说都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我先后被表彰为报社首届十佳青年业务能手、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全省报业先进工作者。

在我进入报社第10年也就是40岁时,被破格晋升为新闻专业高级职称,是当时全省最年轻的高级记者,被三峡大学聘为传媒与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成为湖北省新闻专业高级职称和三峡大学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

跨过转型的“坎”:敢挑重担是成功突破的“金钢钻”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新闻采编还是媒体经营,都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转型能力。要揽瓷器活,得有金钢钻。从业者不仅要做出色的“写手”,还要力争成为精通业务的“多面手”,不断适应现代媒体发展的要求。

我担任《三峡商报》副总编辑后,主抓报纸发行工作。彼时,报纸竞争极其残酷,不足百万人口的城市不仅有“三峡牌”媒体日报、晚报、电视报等众多“夹击”,还有多种省会城市都市报、晨报的“围攻”。

我带领营销团队大胆探索新办报纸“强攻”市场之路,寻找具有个性化的市场空间,采取快速渗透、分块突破、分兵突围、营销改进、服务拉动等五大策略,迅速打开发行市场,报纸从零起步很快发行3万多份,成为当时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报。

此事在全国业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中国记者》杂志重头推介我们的做法,并配发编者按:新办报纸“入市”是共同的难题,三峡商报提出的新思路、探索的新办法,可供学习借鉴。

2009年初,报社安排我从新闻采编岗位转到广告经营管理岗位。广告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一个未知的地带,而对完全靠“自收自支”的传媒集团来说,则是产业“压舱石”和事业“撑天伞”。当时我已被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看中,准备调动。几经徘徊,最终选择做一个“半路出家”的广告人。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互联网冲击,全国报纸广告进入大幅调整期,出现“断崖式”下滑困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做了一次冒险的跨界博弈。

新闻人的转型不是转身就走的旅行,而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与突破。我坚持用新闻思维“策动”广告经营,用互联共享思路深耕传统广告,把人文情怀融入团队管理,提出了“创造客户价值体现党报价值”“构建党报广告守正创新格局”等新的理念和实践,实现了连续多年广告逆势增长并屡创新高的奇迹。

我先后组织策划了近百个重大经营项目,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策划的“捷报献给党”主题报纸广告,当期报纸出版量达144版,创造了全国地方报纸单日出版规模、印刷发行、广告效益等多项纪录,中国广告协会作为经典案例收入年鉴。

我率先策划“宜昌的中国梦”项目,以“梦”为题,一线串珠,出版80多版报纸特刊,创造了全国报业界首个把“中国梦”融入报纸经营的成功案例,获得中国报业优秀策划案例和中国地市报优秀广告案例一等奖。

媒体广告宣传既是经营创收的主要载体,也是新闻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容易混淆义利关系,出现导向问题的重点领域。我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地方媒体中率先倡导做“干净广告”,构建“党报广告文化”体系,打造广告“诚信版”,以强大舆论引导力和产业推动力树立媒体诚信标杆。

我先后获得“中国报业十佳广告工作者”“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创新成果奖”“中国广告年度人物奖”“全国报刊广告卓越贡献奖”“全国地方报业十大广告杰出贡献奖”“宜昌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2018年,湖北省首次评选表彰十位“荆楚广告名师”,我有幸获此殊荣。湖北省广告协会颁奖词称:他带领团队把一张地方党报的广告做成了一面行业旗帜。

我的新书《一纸光芒:构建纸媒广告守正创新格局的“三峡样本”》,填补了地方媒体广告研究的空白。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袁永军称是“报业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实践出真知、出人才、出成果”的生动例证。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国防建设、尊崇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为退役军人干事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搭建了多彩舞台。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份归零的心态、一种在党的状态和一个奋斗的姿态,把军人的精神、风范、品格和力量融入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好退役后的人生“下半程”。

【作者简介】罗文全,1966年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原济南军区某师后勤部报道员,现任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三峡传媒集团)党委委员、三峡日报副社长、副总经理,三峡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10月入伍,1985年12月入党,1996年4月退役,服役期间4次荣立三等功。从事新闻工作后,先后参加三峡工程大江截流、98长江特大抗洪抢险等重大事件现场报道,100多件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出版10余部专著,多篇论文入史料书刊及重点高校考研辅导参考书目。先后被评为中国报业十佳广告工作者、湖北首届荆楚广告名师、宜昌市劳动模范等。

  (作者:罗文全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