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罗氏传媒
名人轶事
 您的位置:首页 > 罗氏传媒 > 名人轶事
永不忘记的身份——罗景辉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19-09-05 08:35:33 阅读:

永不忘记的身份——罗景辉


       70年,山河巨变;70年,翻天覆地!我们赞叹70年辉煌成就,我们憧憬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我们知道,70年辉煌成就的背后,有无数的宿迁儿女为之奋斗;我们明白,新中国的精彩华章里,有着一代又一代宿迁儿女谱写的壮丽诗篇。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宿迁市委老干部局特联合宿迁日报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传统”——听老干部讲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型采访报道活动,重温宿迁老干部们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光辉的革命历程,以此激励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团结一心,奋发前行。


  1928年10月,罗景辉出生于沂蒙山区。大山给了她聪明灵秀,可是,时局动荡加之家中贫困,幼年,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大山也给了她坚毅勇敢,目睹战争的残酷、乡邻的家破人亡,她早早在心底埋下革命的种子。1944年,年仅16岁的罗景辉光荣入党,成为区里的女干部。她剪了利落短发,风风火火地参加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

  1947年,19岁的罗景辉主动要求上前线。母亲苦苦哀求,母亲知道这一去,闺女生死难卜。罗景辉含泪安慰母亲一番,最终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战争时期,医护人员稀缺,个子娇小的罗景辉加入卫生队,成为一名护士。医护人员不用拿枪与敌人拼命,但也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最难的时候,她们这些“女娃娃”要抬着担架,膝肘并用,艰难前行。由于战斗力差,遇到敌军格外危险。如今91岁的罗景辉,永远忘不了19岁时低低盘旋在头顶的敌机,一旦敌机发现目标投下炸弹,尘土弥漫中,就有年轻的生命逝去。死亡,是时刻不离左右的阴影。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1948年11月,刚满20岁的罗景辉和其他医护人员紧跟队伍,无数次面对鲜血、残肢,谛听呻吟、哀号,目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匆匆写上句号。卫生队的每个战士绷紧神经、眼含热泪,心里始终抱着必胜的决心。

  天气寒冷,伤病员们睡在卫生队战士用麦秆细心铺成的“床”上,医护人员睡在硬硬的高粱杆上。冬衣似铁,双手僵硬,卫生队的每个人都在超越体能的极限。有一天,一位伤员因为罗景辉的一点疏忽大声斥责起来。虽然委屈难堪,但罗景辉知道战士身心所受的痛苦、明白他烦躁的原因。她把眼泪压下去,努力平静地说:“同志,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骂我是应该的。你告诉我哪里不对,我一定改。”罗景辉的言语感动了其他伤病员,大家纷纷责备那个乱发脾气的战士,最终那位战士也向罗景辉道了歉。战役结束后,表现出色的罗景辉荣立三等功。

  小时候,看到殷实人家的孩子可以上学,罗景辉无比羡慕。不识字、没文化是年轻的罗景辉心头一个大大的遗憾。之前做女干部的时候,她就利用空闲时间请教识字的人,从一横一竖开始认起。在卫生队,罗景辉结识了不少文化水平较高的战友,一有空闲,她就去主动求教,再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在衣襟上、泥地上、石头上一个字一个字练写,直到将这些字深深刻进脑海。通过不断的学习,慢慢地,罗景辉可以识文断字、书写家信。读书看报的习惯她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晚年仍然坚持订阅报纸,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淮海战役之后,罗景辉又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之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枪林弹雨中,她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胆识与献身精神。她和卫生队的战友们争分夺秒地努力,不断从死神手中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生命。

  罗景辉与丈夫潘茂朗的结合,最初并不被人看好。彼时,潘茂朗是团级干部,罗景辉也已是营级干部。有人开玩笑说:“老潘长得不好看,脾气又不好,小罗,你长得俊,图他什么?”就是这样一对在别人眼中并不很般配的夫妻,风风雨雨相伴几十年,彼此照顾体贴,同样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1976年,夫妻俩从东北吉林的部队离休,罗景辉没有回山东老家,而是随丈夫潘茂朗来到泗洪,从此扎根于此。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夫妻俩养育的几个孩子都非常出色,如今,正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作着贡献。

  罗景辉做了多年的护士长,每天忙碌不停。从部队离休后,清闲的生活让她很不习惯,热心善良的罗景辉便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她总说,能从战争中活下来是自己的幸运,能有今天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关照,自己永远都不会忘记党的恩情。她处处关心别人,体现离休老党员的先进性。在她的帮助支持下,陆续有多位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以前腿脚尚好时,老人上街办事,只要看到有沿街乞讨之人,总是会倾囊相助。她说:“我经历过苦日子,明白穷人的难处。”老人的亲属说,她的工资经常是“月光”,都用来帮助别人了。

  在九十余年的岁月中,罗景辉老人亲眼见证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她总说:“现在的日子太好过了,当兵时候的生活真是简单。”其实,她现在的生活依然简简单单,穿最平常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食物,始终不变的是老人的那副热心肠。

  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在电视上看到相关新闻后,老人泪流满面,她觉得自己应该为灾区人民尽些绵薄之力。老人辗转找到泗洪县慈善总会,向灾区捐款3000元,这是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

  2011年7月12日下午2点多钟,刚到机关的上班时间,也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满头银丝、满脸汗水的罗景辉老人,吃力地迈着脚步来到泗洪县民政局,向民政局党组织缴纳了2000元特殊党费。这是她从日常生活费中节省下来钱,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而上交给党组织的,这是她发自内心的对党的深情祝福。

  从2011年起,每逢7月1日或是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罗景辉老人都会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至今已先后8次交纳大额特殊党费1.6万元。

  老人的家属拿来她床头的几本相册,里面是一家人各个时期的照片,还有她多年来得到的各项荣誉证书。我细细翻看,这些年来,罗景辉老人多次被泗洪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再细看老人保存的勋章,最早的颁发于1954年,还有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较近的是纪念建党70周年、75周年的……每一枚都闪烁着光泽,它们是老人跟党走了一生的见证。家人说,这些东西他们都不随便动,因为这是老人最看重的物品,随时会拿来翻阅摩挲。

  我被两张特殊的照片吸引了,那是翻拍的老照片,分别写着“一九四八年福州鼓岭训练第一期学员合影”“一九四九年福州鼓岭训练第二期学员合影”,图像虽然模糊,但仍可看出那些穿旗袍、长衫、西装的男男女女的勃勃英姿,那时20岁的罗景辉就是其中一员。

  问老人,您还记得这些照片吗?哪位是您呀?老人摇摇头:“不记得啦,1992年我出了一场车祸,后来头脑慢慢就记不清楚事情了。”

  握着老人的手,皮肤松驰、皱纹累累,这都是时间錾刻的痕迹。很遗憾,老人没有认出年轻时的自己。时间与世事,在她的头脑中已经慢慢混杂、逐渐遗忘,只是她从没有忘记过要善待他人,更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身份——永远的共产党员。




      (资料:罗绪永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