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罗氏传媒
名人轶事
 您的位置:首页 > 罗氏传媒 > 名人轶事
罗红波导师与意大利的不了情缘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0-11-06 11:27:43 阅读:

我与意大利的不了情缘

       今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对中意两国来讲,是建交50周年;对我个人来讲,是我从事与意大利有关工作50周年。在这50年里,无论是去意大利进修,还是与意大利科研机构的合作,我都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中意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受益人。在这50年里,我与许多意大利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见证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我在中学时期,便通过我喜爱的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两门课程开始关注意大利。考大学前,我无意中读到恩格斯为支持意大利复兴运动所撰写的一篇文章。在文章开头恩格斯将意大利语比作“百花园中最美的花朵”,这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心,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外语专业,并表达了要学习意大利语的愿望。我如愿以偿获得了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意大利语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国际台意大利语组工作,见证了1970年11月6日有关中意建交新闻的意大利语播出。

  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的1979年,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前往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进修的机会,同行的还有其他5位访问学者和10位选自北大、清华、科技大本科二年级的青年学子。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向意大利派出的第一个留学团队。时任卡大校长、著名化学家皮埃特罗? 布奇教授是这一教育合作的积极推动者,他说:“卡大是沟通意大利与中国的一个桥梁”。我选修了欧洲近代史,认识了我的导师米凯列? 法蒂卡教授。他个子不高,很健壮,讲课时声音非常洪亮。

  他知道我来自中国后,问我:“你知道马国贤吗?”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他告诉我,马国贤是传教士,在1710年抵达澳门,随后北上京师在宫中供职,擅长绘画、雕刻,很得康熙皇帝的赏识。1724年,马国贤带着4个中国学生回到了拿坡里,筹备多年,创办了中国学院(拿坡里东方大学的前身)。法蒂卡教授很希望我能和他一起研究马国贤日志。但我向他解释,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需要加快发展。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希望能够更多了解意大利发展的特点。为此,我在学习欧洲近代史的同时又选修了经济学。

  在卡大进修期间,法蒂卡教授给予我很多帮助,例如我没有钱买书,他就动员同学们给我捐书,捐词典。法蒂卡教授对中国怀着友好、敬重的心情,从1982年开始学习研究马国贤笔记和相关文献,并于1991年和1996年先后出版了马国贤日志第一卷(1705-1711)和第二卷(1711-1716),撰写了“引言”、评论、注释,并精选了相关文献作为附录。这一历时14年的浩大工程的顺利完成,使法蒂卡教授成为了国际著名马国贤研究专家,并多次受邀到中国讲学。

  1981年10月底,我在卡大完成学业回国,调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工作,开始从事对意大利国别研究。1985年5月,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眷顾了我。通过我国驻意大利使馆的牵线搭桥,欧洲研究所和位于都灵的阿涅利基金会建立了合作关系。阿涅利基金会于1966年为纪念菲亚特创始人焦瓦尼? 阿涅利参议员诞辰100周年而设立,以支持学术研究、增强世界对意大利经济、科学、社会和文化认识为宗旨。时任基金会主任的马尔切罗? 帕齐尼博士是个有远见的人,在他的大力促进下,我们两个单位达成了合作协议,并指定我为项目执行负责人。双方的合作持续了11年,创办了“当代意大利”杂志,撰写和出版了6本专著,其中《意大利工业化之路》(1991) 和《中小企业王国——意大利》(1996年)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和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1993年,在阿涅利基金会的支持下,我和戎殿新教授一起翻译出版了著名史学家焦瓦尼? 斯帕多利尼教授的力作《缔造意大利的精英——以人物为线索的意大利近代史》。这部作品的中文版先后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成果奖和意大利外交部文化奖。应我国全国人大委员会的邀请,时任参议长的斯帕多利尼教授于1994年2月访问北京,出席了这部作品中文版的首发式,并发表了讲话。他说:“世界上很少有像意大利和中国这样地理上相距遥远而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如此长久并富有成果的国家。这种历史是值得引以为荣的。”“我们现在把这种财富交给我们的后人手里,希望他们能够将它视为珍宝,继续耕耘友谊这块园地。友谊是和平与人类进步的唯一保证。”斯帕多利尼教授的这一讲话,至今想起来依然十分鼓舞人心!

  在纪念中意建交50周年的日子里,不能忘记已故朋友路易吉? 德罗萨教授,他为促进中意两国社会科学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德罗萨教授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史学家之一,他著作等身,享有盛誉。1983年秋天,时任经济与统计委员会主席的德罗萨教授作为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代表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商讨建立合作关系事宜。他在北京访问期间,我给他当翻译。1996年,他发表了一篇十分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东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未来?”(载 Rassegna Economica, N.3, luglio-settembre 1996)当世界盛赞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代表了东亚经济发展时,他提醒世界不要忽略中国。他写道,“东亚过去进行的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工业改革,显示出贡献者的多元性,每一个主体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包括中国,尽管它起步时的条件相对薄弱,但它成功显示了带有其思想和特色的贡献。”他用扎实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腾飞,提示欧盟(包括意大利)应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通过德罗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创办于1947年的《意大利经济评论》杂志合作了11年(2002-2013),我是项目执行中方负责人。2005-2013年间,两位著名经济学家保罗? 萨沃纳教授和保罗? 圭列里教授先后杂志学术总编,米凯列? 巴尔巴托博士任责任总编,焦瓦尼? 法莱塞副教授主管编辑部。为了适应新形势加强中意两国经济合作需要,双方更多是就共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进行中意比较研究,撰写和出版了7部专著。

  退休后,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培养青年学者投身到意大利国别研究中,通过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平台,组织学术研讨会和主编与意大利相关的学术著作上。2017年,组织学者撰写并出版了《变化中的意大利》一书(由笔者和孙彦红主编),其中青年学者占到70%。今年,正在组织中国学者进行“建交50年中意交流与合作关系”研究。我对意大利国别研究特有的热情,至今不减,也许,我与意大利的情缘,会终生不断。(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罗红波老师简介

       女,生于1946年3月11日,江苏省东台市人。

       主要学习经历:

       197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

       1979年11月—1981年10月由国家教委派出,在意大利卡拉布利亚大学和锡耶纳大学进修经济学和欧洲经济。

       主要工作经历:

       1970年7月-1979年11月、1981年10月—1982年5月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国际台意大利语组工作,职称:翻译。

       1982年5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前身为西欧研究所)工作,从事欧洲经济(侧重产业经济和企业经济)研究和意大利经济研究。

       1983年被欧洲研究所评聘为助理研究员。

       1988年被欧洲研究所评聘为副研究员。

       1994年被欧洲研究所评聘为研究员。

       1998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曾任职务:中国社会科学院评审委员;欧洲所副所长、研究生院欧洲系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欧洲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意大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欧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绿色论坛秘书长;意大利“亚洲观察”学术委员会成员。

       主要获奖和荣誉:

       自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共和国骑士勋章;1998年获意大利外交部颁发的文化奖;2005年获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2007年获意大利“第三千年”国际文化奖。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