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罗氏传媒
凡人善举
 您的位置:首页 > 罗氏传媒 > 凡人善举
八旬抗战老兵罗泽南免费为居民磨刀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19-05-30 17:03:50 阅读:


八旬抗战老兵罗泽南免费为居民磨刀


        罗泽南,男,1933年12月出生,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德胜社区居民。

  罗泽南:87岁老兵街边磨刀服务群众,从分文不取到“被逼”涨价。2010年,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罗泽南作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获得了800元慰问金,他用其中400元购买一套磨刀工具,在街头为老百姓免费磨刀。面对80多岁高龄的老人义务磨刀,却还分文不取的善举,大家感到过意不去,纷纷劝他多少收取点辛苦费,他才答应磨一把刀收一块钱。还被其他磨刀匠找麻烦,说老头子收费低,抢生意,“逼着”他涨价。9年来,他以指试刀,累计已经磨了1.7万把刀,如今指甲盖凹凸不平。他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他的磨刀“事业”,用记载本记录着每天的磨刀数量,并在心中萌生了一个梦想:“我要磨2万把刀!”

  在江津区几江街道一家卖门窗装饰的门店角落,不到2平方米的空间,是87岁抗美援朝老兵罗泽南的小天地。一张广告纸挂在墙上,“抗美援朝老兵磨刀”。一张自制的木凳、一块磨刀石、一个小水桶、一个电动角向磨光机……罗泽南每天早上8点到中午11点半,在这里践行他的小目标——为群众磨刀2万把。

  以指试刀指甲盖凹凸不平

  拿到一把菜刀,罗老戴上眼镜先仔细打量一番,然后从墙角的工具袋里拿出塑胶手套戴上,坐在木凳的一头,把磨刀石架在另一头,电动角向磨光机通上电,开始在刀口上打磨。看他娴熟的动作,很难跟87岁这个年纪联系起来。

  机器和刀锋相触发出刺耳的声音,并且伴随火花四溅。一旁的人,吓得捂住耳朵后退几步。但是罗老仍然镇定自若,一遍一遍将手中的机器和刀碰撞,任由火花四溅,“吱吱声”肆意。看刀锋锋芒显露,罗老停下电动角向磨光机,开始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来回摩擦。“传统的磨刀方法是不用电动角向磨光机,直接在磨刀石上磨。但是用机器先磨,能够先把刀钝抹掉,把刀口修薄。然后再在磨刀石上慢慢精细打磨。”

  磨了几下,罗老把刀拿起来,用大拇指在刀锋上拨弄,他说这叫找感觉,就是试试刀是否锋利。然后又在自己的左手指甲盖上垂直轻轻切两下,如果不滑,就表明刀已经磨得差不多了。这是罗老自己探索出来的检验方式。长此以往,摸摸他的指甲盖,有一种凹凸不平的质感。仔细看他的手指,总能发现细微的切口。

  刀磨好了,从工具袋里抽出一张报纸,罗老认真把刀包好,他说这样避免刀伤人。

  磨刀老兵感动乡邻,纷纷提供便利

  印象中的磨刀匠,都是背着工具大街小巷吆喝,但是罗泽南却有一个“小门面”,这让我们意外。起初我们以为这个门面是罗老租的,或者是亲戚家的,后来才知道他跟店老板此前也素不相识。

  “罗老在我店里摆摊已经有四年多了。”老板娘郭正芬笑着从店里抬出一张条凳,招呼记者坐。“我在这里开店有十几年了,以前经常看到老人家走街串巷磨刀,后来他年龄也渐渐大了,就答应他在我店里摆摊。反正我这店里主要是放样材,耽误不了生意。” 好心的郭正芬把材料往里挪了十几公分,留出门口一个空间给老人摆摊,还专门弄了一个电插座,设在门口,方便老人用电动角向磨光机。

  “起初没打算收罗老的门面费,但是他不同意,硬要塞钱,最后我们约定意向性的给40块钱作为电费。” 郭正芬说,有时候罗老还要主动帮她磨刀,这4年里,家里的刀就没钝过。“罗老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有退休工资,生活上不缺钱。有点手艺,闲不下来,就想着帮大家多做点事。”

  除了门店老板,附近打印店的老板也出力帮罗老制作了这张广告,正中印着他穿戴纪念章的照片,“抗美援朝老兵磨刀”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从分文不取到“被逼”涨价

  11点半,收工。罗老收拾好工具,跟郭正芬打了声招呼,拄着拐杖就往巷子背后家的方向走。路口遇到居民组长甘阿姨,“您老人收工回家了,今天磨了几把刀?”“今天只磨了1把。” 罗老笑着答复。

  提到罗老,甘阿姨竖起大拇指。“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一把年纪了还为人民服务。他最开始磨刀是不收费的,一天要磨几十把刀。但面对80高龄的老人义务磨刀,却还分文不取的善举,大家还是感到过意不去,纷纷劝他多少收取点辛苦费,他才答应磨一把刀收一块钱。后来其他磨刀匠就来找麻烦,说老头子收费低,抢生意。让他要么不干,要么提点价,所以最近两年就收3块钱。”

  罗泽南家在德胜街53号2单元4楼,简简单单的一室一厅,就老两口住。老伴钟良芬已经92岁,腿脚不方便很少出门。下午是两位老人的休闲时光,下棋看书相互陪伴。尽管92岁的高龄,但是钟良芬老人思维很清晰。“他去磨刀好,既能为大家服务,还能锻炼身体。”老人说,很小的时候家里都有一块磨刀石,大人磨刀,小孩望着,有时候好奇还会自己模仿着做。现在生活好了,磨刀匠却难找。“老头有这个手艺,左邻右舍找他帮忙是好事。”

  记载本每天记录磨刀数量

  客厅和卧室之间的小过道被改成罗老的书房,桌子上放着三个小本子,写着“磨刀记载”。里面记录着从2010年11月13日至今,每天的磨刀数量,每个月一小结,累计已经磨了1.7万把刀。数字从最开始几十把、十几把到几把。数量最多的时候,一天磨刀36把,最少的时候一把都没有。

  罗老的卧室阳台上,是一个小工作间,放着各种工具,还有没用的新磨刀石。8年来,他已经换了十几块磨刀石。

  “抗美援朝的时候,耳朵被炸弹炸过,有些不好使了,有时候听得见有时候听不见。”罗老指着左耳向记者解释着,希望记者讲话能大声点。

  提到战争,罗老清楚记得每一个细节:1951年参军,司令部通讯兵,连续28天通宵赶路前往朝鲜,8架飞机飞过直接往驻地投弹,三个江津老乡,只有他一个人活着回来……“战争都过去了,不提也罢,现在生活好啊。”尽管老人戴着眼镜,但是仍然能透过镜片看到眼眶的湿润。

  “我要磨2万把刀”

  退役后,罗老先后在德感铁厂、江津县工业局工作过,在铁厂工作时学了一些磨刀打铁、修修补补的手上技术。

  为何要“磨刀”?罗泽南脸上满是笑容。2010年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作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老人获得了800元慰问金。“我本来就有退休工资,拿钱来做什么呢?而且这是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的慰问金,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拿到这笔钱后,罗泽南一心想着做点事。

  于是这位老兵买来一套磨刀工具,开始在街头为老百姓提供便利。一晃已9年,罗泽南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他的磨刀“事业”,并在心中萌生了一个梦想。“我要磨2万把刀!”罗泽南翻着记录本,在最后一页上记下:11月2日,1把。



       来源:重庆文明办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