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罗氏传媒
凡人善举
 您的位置:首页 > 罗氏传媒 > 凡人善举
罗能碧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的发言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19-12-22 09:22:44 阅读:

罗能碧在2019年第六届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的发言

我有一个梦想,借我们彼此的微光,照亮我们彼此的学校

亲爱的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很荣幸作为本届大会执行主席,有机会代表乡村教师站在这里,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说说我们这个群体的一些思考,向大家请教。

       2002年我师范毕业,就来到自己所在的重庆市荣昌区回龙完全小学单板村小任教,今年已经17年了。除了一直坚持站在那些学生越来越少的教室里,这些年我既没有令人惊艳的教学技能,也没有四方轰动的感人事迹。

       有时候静下心来,我也问自己究竟有什么?是什么在支撑这些年我的工作?我想也许无非两点吧:首先是一份挥之不去的感情,对自己所带过的每一个孩子;其次我有一个梦想,关于我的学校,关于乡村教育。

       我们学校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门前一大片榕树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山下一条小河,环绕于群山之间。小河上横跨着一座仅用一块石板连接成的石拱桥——单板桥,学校也因此得名“单板村小”。

       我至今记得17年前第一次到学校报到时的情景:杂草丛生的泥泞小路,破破烂烂的校舍,见人就躲躲藏藏说话结结巴巴的孩子,千奇百怪各种问题的留守儿童……看到这一切,初出茅庐的我既震惊,又失望。

       当我怀着沮丧的心情走上讲台时,坑坑洼洼的教室里居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眼睛湿润了,那掌声里包含着多少孩子的期盼啊!从此,“我是乡村长大的孩子,我也要让乡村的孩子健康成长”,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教育梦想,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甚至很多年来,我经常幻想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真实而永远地改变我的学校,改变中国的乡村教育。

       我努力做一个好老师。每到冬天,天气特别冷,看见孩子们被冻得瑟瑟发抖,我就带着他们将学校废旧的木料收集起来放在火炉里烧火取暖;没有厨房没有灶,我就带着孩子们搬砖头搭灶、没有柴就去山坡上捡;停电没水了,就带着孩子们去抬;从此,孩子们冬天不再怕冷,雨天不再因路滑回不了家而挨饿!

       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呢?困扰中的我发现:这小山村的自然风貌不正是学习的天然资源吗?于是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春天,到野外摘野花、放风筝;夏天,到田边捉小鱼、捡田螺;秋天,到野外摘野果,看秋风扫落叶。冬天,一起堆雪人。朴素的“天然课堂”居然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村小条件艰苦,没有磨灭我对艺术的喜爱。在我的影响下,一届一届的同学都会爱上舞蹈、绘画!这些年每一年的书画舞蹈比赛、经典诵读、运动会、生日会、厨艺大比拼、登山比赛、六一汇演……我们反而做得更自在,更奔放,更有温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生动的气息,单板小学成了师生们放学后久久不愿离去的 “幸福乐园”。

       可梦想就像潮水,会时起时落。随着时间的流逝,久居村小给人带来的与世隔绝之感越来越强烈。看着一拨拨的年轻人来来去去,心里便莫名的伤感;看着日渐减少的学生,心里感到凄凉;看着大城市学校先进的理念、教学设备,高大上的节目活动,我更是羡慕不已!我多想也能给乡村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我多想也能让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出更多的教育成果,做一个有尊严的老师!可是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乡村的教育基础真的没法跟城里比!

       我的梦想开始渐渐破灭,我一次次拒绝家人给我联系调到城里,却也同样感到自己即便留下依然无能为力。我对仅靠我们这样一群留守的老师,能不能将乡村的孩子带到更高的平台和更远的地方,心中充满了迷茫。

       当然,这些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乡村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11年学校新建了教学楼;2012年有了图书室、综合室;2016年装上了多媒体。之后,教委派城里老师到学校支教,各界爱心人士陆陆续续为我们捐赠书籍、学习用具……

       我以为这会为乡村教育带来一线转机和希望。可这些似乎都无济于事,并不能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结构性困境,农村老百姓依然不愿意选择自己家门口的教育!他们宁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天天不见亮就忙着带孩子乘车去城里。

       如今,仅仅在咱们荣昌区,就有32所在校学生不足100甚至不足50的乡村校点,有的班级甚至只有两三个学生。乡村教育守不守,怎么守?我想,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这群乡村老师在纠结,全中国的政府领导们也在头痛。

       2019年春天,一次与蒲公英教育智库的老师们偶然相遇,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是一次李斌老师带队的公益行动,他们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调研,给了我们四个建议:

       第一,让乡村变得“有价值”,以适度投入加社会公共募集的方式,以永续社区的建设理念,把单板村小建设成为乡村生态的课程社区;

       第二,争取政府支持,让城里的优质小学和单板村小形成联盟,资源互补,让学生可以有组织地流动学习;同时启用远程教学技术,经过协同教研,实现课堂同步,双师教学;

       第三,联合32所村小,争取特别政策,孵化出本区域一所比较优秀的初中,专门接受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以保障村小学生的优质升学;

       第四,蒲公英教育智库愿意无条件、公益地支持这个行动中的一切内在设计。

       这个计划,我们一开始听得有些茫然,觉得太复杂。后来一深思,发现这居然是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结构性变革的好思路;我们不仅做得到,而且成本并不高。我们很快向区领导汇报,也得到了肯定。

       这个计划给我最大的信心是,乡村原来是有价值的,乡村教育原来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点亮它。但是,点亮它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的七八个老师。

       正如本次年会的主题:重建生态——一锅石头汤,说的就是我们面临多么长期的工作,而我们多么的彼此需要。是的,我也相信,发现与倾听、连接与交互、共享与共建才是开启未来学校的密码。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出一口锅,他出一捆柴,你捐胡萝卜,我送西红柿……

       亲爱的教育同仁,我们需要你们,你们也需要我们,无论是想法,无论是资源,还是我们互通有无的支撑……

       今天,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个过程究竟将怎么发生,我也特别期待今天晚上将要发布的“一锅石头汤计划”,是不是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但是我站在这里,似乎真的是比过去多了一些勇气,又仿佛回到了我的第一堂课上,我暗暗地下了一个决心,要在这里守下去,直到她变得更好。

       为此,我借这个机会向您呼吁,各位教育界同仁们,乡村是值得您看过来的地方,是值得您认真思考的“第二校园”。

       期待城市和乡村的学校真正协同起来,借我们彼此的微光,照亮我们彼此的学校!让城市和乡村的孩子,都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

       谢谢!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