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罗氏传媒
凡人善举
 您的位置:首页 > 罗氏传媒 > 凡人善举
中国石油首届“感动石油人物”罗园
作者:  更新时间:2023-11-22 09:29:55 阅读:

烈火勇士

记中国石油首届“感动石油人物”罗园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发表日期:2023-11-22 08:04

       罗园身着作战服,准备进入抢险现场。川庆钻探 供图

  中国石油有很多特殊岗位鲜为人知,罗园从事的抢险救援工作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川庆钻探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罗园在17年从业生涯中,一次次面对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一次次与千度高温、百米烈焰、剧毒硫化氢展开殊死搏斗,用生命践行使命、用使命守护生命,成为迎火逆行的石油英雄。

  向火而行

  哪怕危险再大也要带头冲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在某井的险情处置中,罗园遭遇了入职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现场油气弥漫、遮天蔽日,随时可能出现的爆燃和飞出的井下钻具,如一把把利剑悬在井场上空。任务很快交到了罗园手上:最危险的井口区域情况不明,需要罗园率队到井口测量数据。多年的经验让罗园意识到,这一趟可能有去无回。队员们不忍腿伤未愈的罗园冒险进场,劝他在场外指挥。罗园吼了一声:“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腿上打着钢钉的罗园,硬是全副武装率队员刘伟冲进地动山摇的井场,互相配合着蹚过漫出来的凝析油,一步步挪近目标。

  抬头望去,巨大的乳白色油气柱喷薄而出,近200分贝的噪声和强烈的震动,让罗园身体各个器官都承受着极限冲击。“在井口巨大轰鸣声的震动下,心脏怦怦地跳得厉害,仿佛快跳出来了。”参与救援的队员回忆说,“耳朵早已失聪,啥也听不到。”

  罗园和刘伟艰难地来到井口位置,刘伟爬上泥浆伞,用卷尺丈量;罗园在下面观察保护,防止碰撞摩擦引燃井场——这是指挥部最担心的风险。看到卷尺测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罗园连忙做一个横向移动的手势。刘伟心领神会,拿起准备好的木棍,做水平校准后,重新用卷尺测量。“钻机与井口相距2厘米到3厘米之间!”刘伟冲罗园喊道。这一刻,罗园知道,后续作业的准确数据有了!

  记者问他,如果进去了回不来怎么办?一阵沉默之后,罗园笑着摇了摇头……

  历数职业生涯里的一次次救援,控火场,罗园总站在突击队的最前沿;战井喷,罗园总冲在危险的第一线——带头爬上喷满原油的钻台,辟出抢险路线,率先抵近井口测温,寻找最佳施工地点。队员们说:“他总说‘这个事情我来办’‘出了问题我负责’,他永远是大家心中的定海神针。”

  火场突围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抢险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光有蛮力是不行的,还需要“以智取胜”。

  在一次高难度的险情处置中,现场3套井口切割设备都因高温及强气流冲蚀而损坏,队员们一次次试图推进作业,一次次无功而返。除了设计出新的抗高温耐冲蚀井口切割设备,罗园别无选择。

  然而,现场的实际是残酷的:没有可供借鉴的图纸,没有专业的加工设备,更没有时间可以试错!怎么办?罗园带领队员在集装箱里熬了三天三夜。72个小时后,他硬是设计出近百张图样,创制了11种专用抢险机具。由于缺乏加工设备,他又带着大家一遍遍在井架废物堆里“淘宝”——现场幸存的部件、还能活动的转轴,都是他们的宝贝。就这样边设计、边修改、边制作,终于在第4天上午,新装置“出炉”了。“现场试用!”罗园一声令下,队员们重新披挂上阵。一扫之前屡次失败带来的阴霾,井口在新工具的“死缠烂打”被切割下来,所有人如释重负,热烈相拥。

  罗园第一次担任压井封堵技术负责人,就遇到了“没有工具、没有装备、没有制造条件”的三无难题。那是在山西的一次冬季抢险,由于作业空间狭窄,设备工具没有可施展的空间。他带领团队走遍县城修车铺,用修车的设备工具打磨制造出一件件抢险工具。又通过9个多小时的人工接力,用锯子锯的“笨”办法,把20多厘米厚的旧井口取了下来。成功重装井口后,罗园又在寒风中协助封堵作业6个多小时,直至作业全部完成。

  这时候,罗园才发现,连续十几个小时泡在刺骨冰水里的双腿,已经失去知觉。他带着队员向周边村民“求助”:“老乡,请问家里有辣椒没得?”老乡拿出家里全部的辣椒,给大家煮了一锅面条。罗园和队员们一顿狼吞虎咽,终于“活了过来”。后来罗园回忆:“那半碗辣椒的挂面,是我记忆里最温暖的一顿饭。”

  生死考验

  因为责任 “拼命”逆行

  2006年大学毕业后,罗园就来到川庆钻探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的前身——四川油气井灭火公司这个英雄的集体,听着前辈们的抢险故事成长。在他的记忆中,有两次抢险故事对他影响最大。

  第一次是在科威特油井灭火中,难度最大的BG-42井久攻不下,队员们疲惫不堪。美方的现场总监发话了:“你们行不行啊?要不要我找一支队伍给你们做个示范?”

  第二次是在土库曼斯坦奥斯曼3井,由于沙漠缺水、风向多变,切割作业断断续续,异常艰难。第10天一大早,当队员们来到现场,发现百米外的沙坡上停着3辆苏式坦克。失去耐心的土方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今天拿不下来,他们将开炮清障。

  公司这两件抢险往事,让罗园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实力才有尊严,有尊严才有荣誉!事儿没干好连基本的尊严都没有,哪来的荣誉!

  罗园就是带着这种荣誉感,带着一腔热爱,把自己奉献给应急救援事业。参加过国内外60余次井控应急和抢险任务的他,深刻认识到:抢险灭火风险高、挑战大,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技术、有战力、有作风、有创新、有安全。每一次抢险回来后,罗园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减少队员近井口作业的危险?如何才能更安全高效地完成抢险任务?还能从哪些方面优化练兵,提高队伍作战能力?带着这些思考,罗园心中的“大井控”蓝图慢慢清晰起来。

  “我们要实现井口无人化的目标。”罗园知道,只有远离井口,伤亡风险才能降低。以现在的情况,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加快技术研发。在他的努力下,远程遥控、智能识别、自动化操作等技术进入了油气井抢险救援领域,川庆钻探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逐渐形成全新的十大井控应急技术和八大抢险系列装备。与此同时,借助集团公司井控重大专项,该中心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应急救援技术朝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大幅提升救援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彻底改变了多年来需要队员冒着危险近井口作业的抢险方式。“以后再也不会有冒险靠近井口的事情发生了。”罗园说。

  17年的职业生涯,罗园都在“拼命”逆行。他说:“说不怕是假的。在血与火、生与死的终极考验前,我们都怕。但我们就是干这个的,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然而责任背后,却是对家人满满的歉疚。

  一次执行完抢险任务后,罗园想给妻子一个惊喜。等飞机落地后,他才打电话说:“我今晚回家。”没想到妻子答道:“家里被淹了,我住酒店呢。”原来前些天他不在家的时候,四川广汉下暴雨,他们小区被淹了,怀有身孕的妻子只能住到酒店里。

  一次抢险归来的闲聊,妻子劝罗园:“这么危险,其实我不想让你再去。”罗园摇摇头:“恐怕不得行,这是我们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干。但现在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我们会更安全,也会干得更好!”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