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祠堂院馆
文物文献
 您的位置:首页 > 祠堂院馆 > 文物文献
一块残碑揭开晚清名将罗大春之墓一段历史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19-07-04 15:11:13 阅读:

一块残碑揭开晚清名将罗大春之墓一段历史

       近日,编著《罗大春著述与研究》一书的陈建勇先生与记者取得联系。陈建勇介绍,6月30日,他与衢州文史爱好者涂剑南等人,到衢江区高家镇划船塘村天平架自然村,通过调查发现了罗大春墓址,同时发现有墓主身份记载相符的墓残碑一片。这片残碑的发现,或许将改写罗大春墓址的记载历史。

       不折不扣的衢州人

       原籍贵州施秉的罗大春,字景山,16岁投身清军,从“余丁”做起,追随秦定三、乌兰泰、向荣、和春、左宗棠等将领南征北战,被赐“冲勇巴图鲁”,授建威将军,曾任福建陆路提督,统领福建船政。 他也是衢州文史爱好者们坚持研究多年的课题人物。

       新发现的残碑 


       罗大春不仅在战场建功立业,更是洋务运动、近代海军事业的积极推动者,他还在台湾“开山抚番”,奠定了台北地区近代化的基础。罗大春28岁时,在衢州盈川购置地产,将家人接来衢州定居。在施秉发生苗民起义后,社会动荡,罗大春又将族人接到今衢江横路的塘坑村定居。至此,罗大春成为不折不扣的衢州人。

       因怜悯乡试时在杭漂泊的衢州学子,罗大春曾出资3000多两白银,在杭州贡院之东兴建西龙试馆;为保育衢州民生,罗大春从湖州引进蚕桑,在衢北云溪一带指导农民种桑养蚕;他还开书坊,兴文教,刊印《活人方》《史纬》……郑永禧编著的《衢县志》记述,罗大春“虽莅戎行而好矜恤寒畯,尝于岁晚访查贤士,赠给度岁之资”。

       青年李鸿章在任翰林院编修时曾说“余与罗君(罗大春)虽未谋面,然知其勇敢善战且得民心”。国学大师俞樾称赞罗大春是“中兴名将”——可以说,文武双全的罗大春是衢州近代史上彪炳千古的人物。

       实地确认“罗大春墓”

       由于种种原因,关于罗大春墓地的具体位置,长期以来没有确切的定论。贵州方面有史志记录他葬于杭州;衢江区有人认为其墓地在“建经济开发区时被毁,且是衣冠冢,并无多余文物”;罗大春曾孙、原衢州二中语文老师罗名鋆在1985年给贵州施秉县政协撰写的文史资料中提到“葬于安仁天平架”……

       在发现的墓残碑上,我们看见,有“将军豫章郡”和“景山府”字样,这与罗大春的“建威将军”“豫章郡”和字“景山”等身份相符。令人感动的是,这块残碑是一个不识字的村民徐水花从平山造田被埋的土中抢救出来,并悉心保存在原墓的残址上。

       据陈建勇介绍,他们进入天平架村之后,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对罗大春墓有清晰记忆。陈建勇夫人罗永美是罗大春的玄孙女,据她回忆,自己的奶奶在“文革”初期,还带着晚辈去天平架给罗大春扫墓。79岁的当地村民郑昌延老人,为陈建勇一行担任向导,他清晰地记得罗大春墓当年被毁后,整个棺材被从墓穴中拖出,他还在地上捡到过朝珠。

       接下来,陈建勇将把这块墓残碑上交给文物部门,并希望能够得到更权威的论证和后续保护措施。本报也将跟踪关注,并作后续报道。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