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仕洲:从只身前往大陆的“好奇者”
一跃成为两岸的“摆渡者”
罗仕洲,台湾科大化工本科毕业,台湾大学化工硕士,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获博士学位,青岛大学纳米集成学院教授,发表半导体相关论文及专利数十篇,浙江大学校友会半导体求是缘常务理事。曾任职台湾台积电,中芯国际黄埔一期员工,2001年加入中芯国际,2013年于美商Airproducts任全球市场行销及应用总监,2014年任中芯中段晶圆厂微机电及凸块工程及管理总监,现任磐允科技总经理,服务主项为半导体教育与咨询。2013年创立欢芯鼓伍俱乐部,至今已有约1700多名会员。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而对大陆半导体业来说尤是如此。
在2000 年之际,张汝京博士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化的半导体制造厂——中芯国际,由此开创了中国IC制造业的开端,奠定了中国IC业的基石。中国大陆的IC制造之火又逐渐从上海张江蔓延至全中国。不难发现,如今大陆半导体产业中的众多高管以及中坚力量均来自于中芯国际,在他们心中,中芯国际不仅扮演着产业“火车头”的角色,同时也是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而本文的主人公罗仕洲博士也是从中芯国际走出来的“一员”大将。
在五十知天命的年纪,来自于宝岛台湾的罗仕洲在产业中甚是活跃,他一人身兼数职,既是青岛大学纳米集成学院教授,也是多家大型机构的高级顾问,同时还是欢芯鼓伍俱乐部的创办者,积极投身于政府与企业之间,致力于帮助海峡两岸建立沟通桥梁。因此,他也将自己称之为“摆渡者”。
非同寻常的求学者
在台湾地区,现代高等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高等教育,另外一种为高等技职教育体系。后者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上世纪70 年代台湾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台湾各项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选技职、有前途”的概念在台湾深入人心,而罗仕洲也来自于该教育体系。
罗仕洲出生于台湾新竹的一个普通家庭,同时也是一名客家人。为了能够早日赚钱贴补家用,他选择了只需攻读三年的高职院校(大陆称之为中专),毕业后便在一家传统化工厂工作。但是工作仅半年,由于重复而单一的工作无法满足个人的追求,他毅然决定重返校园,复读则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都说“幸运总是光顾那些特别努力的人”!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选择复读的罗仕洲最终以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台湾科技大学,且大学四年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大四毕业后他又顺利考上了东海大学的研究生,但由于对学术有更高的追求,他再次选择复读,最终考上了国立台湾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国立台湾大学的学风非常好,学长们也都很优秀,在那里我获得了强烈的认同感。”在罗仕洲的心中,考上国立台湾大学是他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与此同时,罗仕洲在求学期间还有一段特殊的当兵经历,那段经历也是他人生中极为宝贵的财富。在台湾,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须履行近两年的服兵役义务,因此罗仕洲在读完台大研究生后,便被安排至金门成为了一名化学军官。有趣的是,由于之前的两次复读经历,他也是其中年纪最大的军官。
两年的兵役生涯结束后,回到台湾的罗仕洲才正式拉开自己的职场生涯序幕。彼时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正处于急速发展阶段,而他就职的第一家公司是茂矽电子(台湾的晶圆制造厂)。也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把自己带入半导体行业的师傅,并开始学习半导体清洗工艺,受其影响深远。
1997 年,离开德州仪器的张汝京博士回到台湾创办了当地第三家晶圆代工厂——世大半导体,不仅势头强劲,在台湾业界也掀起了一阵浪潮。在师傅的建议下,罗仕洲决定离开茂矽电子转而加入世大半导体,从而成为张汝京团队中的一名工程师。
然而世事难料,成立仅三年的世大半导体最终被台积电以 50 亿美元揽入麾下,张汝京博士也因此带着台湾 300 余名工程师一路北上,创立中芯国际,开启了大陆半导体代工新时代,而罗仕洲也就此跟随张汝京来到了大陆。
只身前往大陆的好奇者
在2000 年时,上海张江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远没有如今的繁华景象,大陆的半导体产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与台湾还无法相提并论。因此罗仕洲身边的朋友都十分困惑地问他:“你在台积电有着那么好的工作前景,为什么要去大陆?”
彼时的罗仕洲回答道:“一方面我觉得大陆是个有趣的地方应该去看看,另一方面我想试着换个工作环境,看看大陆和台湾有什么不一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罗仕洲义无反顾来到大陆,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在大陆,让罗仕洲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人情味。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家里的马桶坏了,第一个冲到他家帮忙的是一位大陆同事。“这位大陆同事虽然是我的下属,但是他并不是阿谀奉承。只要他认同你的工作能力和人格,不管你是哪里人,他都会真心帮助你。”这也是罗仕洲在大陆工作和生活多年的体会。
本以为在大陆待满 4 年便会回到台湾的罗仕洲,没想到一待便是 18 年。对于大陆,他一直心存着一份别样的情感,同时在大陆他也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他自己也说道:“生我养我是在台湾,而真正让我成长是在大陆。”
作为中芯国际成立最早的员工之一,罗仕洲亲自参与并见证了中芯国际的创立、辉煌以及挫折,并逐步从湿法部门的一名工程师成长为部门经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
“因为我是从台湾技职体系出来的,所以我的英语其实很差,差到以至于我大学毕业时遇到韩国人,都不敢说出口。后来在中芯国际时,我就一直坚持跟国外的供应商用英语交流,慢慢的英语才越来越好,而且跟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一举两得。”他笑着回忆道。
除了英语实力的提升,在工作期间罗仕洲还攻读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博士学位,师从复旦微电子学院的张卫教授。攻读博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需要边工作边学习,所以罗仕洲的博士生涯长达六年之久。中途最困难的时期他的妻子都曾劝他:“你还是放弃算了。”但是他说:“不行,既然我已经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一定要坚持读完。”
2017 年,罗仕洲终于获得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博士学位。他不禁感慨道:“虽然过程非常艰苦,但是也要拼尽全力克服,有这种经历也让我的人生更有趣更丰实。”
创新的开拓者
曾在世大半导体和台积电工作多年,后于 2001 年只身来到大陆成为中芯国际黄埔一期员工,罗仕洲和张汝京博士之间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眼中,张汝京博士是“创新的开拓者”。
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曾讲过:“开创者往往比别人更辛苦,可是他的动机比谁都伟大。”众所周知,台积电不仅是全球代工领域的领头羊,也是最赚钱的“制造之王”,其 2019 年的净利润高达 120.4 亿美元,占据着全球7nm先进制程近90%的市场份额。如果说张忠谋是全球代工领域的开创者,那么张汝京便是大陆代工领域的先行者。
2000年,张汝京创办了大陆第一家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2014 年,他创办新昇半导体,开启12英寸硅片研发及量产的新征程;2018 年,70岁的他再次成立芯恩半导体,践行CIDM(Commune IDM)模式。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中,很多人都只是跟随者,而能成为其中的领头者实为难得,张汝京博士就是难能可见的‘领头羊’,他的影响力至今仍在。即使已经70多岁,他依然活跃在半导体行业第一线。”对于张汝京博士的坚持和情怀,罗仕洲显然怀揣着敬佩的心情。
受到张汝京博士潜移默化的影响,罗仕洲也成为了一名“创新的开拓者”。2013 年,他创办了“欢芯鼓伍”俱乐部,同时也是中国半导体制造产业圈最大的微信群。发展至今,该俱乐部已有约 1700 多名会员,并举办了多场产业大型峰会,通过整合国内外及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资源,彼此相互学习、分享与互助。
罗仕洲坦言道:“其实刚成立的时候想法很单纯,中芯国际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培养了一批重要人才,需要一个平台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通过这个平台,老同事之间不仅可以聊天谈心,也可以免费交换产业资源,所以这也相当于是一个公益组织。”
而在谈到“欢芯鼓伍”名字的由来时,罗仕洲解释称:“研发与制造芯片的过程非常苦闷,最开心的时候便是问题解决的时候,所以这也是‘欢芯’的由来;而‘鼓伍’指的是大家都不是单打独斗的,应该互相帮忙一起研发与制造芯片。”
除此之外,“欢芯鼓伍”还拥有着不一般的 DNA,罗仕洲表示:“人的一生追求的是开心,家庭和谐、身体健康是基本核心,但是并不完整,还需要加上热情。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热情之后产生的便是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之后自然会获得职务升迁和对等的财富,当功成名就之时,别忘了反哺于社会,这情怀就是你人生的初衷:开心。它是一个闭环路,也是欢芯鼓伍IC Happy Heart的DNA。”
海峡两岸的摆渡者
近年来,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弥补中国半导体基层工程师的人才缺口成为业界极为关注的话题。为帮助产业培养更多的人才,罗仕洲身上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职业身份——青岛大学纳米集成学院教授。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职业也得到了张汝京博士的支持。
无论是工艺工程师还是设备工程师,他们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在懂行老手的及时指导下,手把手地教授他们避开在将来实操中大概率会遇到的坑和难点,甚至Miss Operation(误操作)。罗仕洲对此非常有信心:把一个有志于投身半导体事业的新人,将certification(技能认证)周期从三个季度到一年降低至一个季度。
在客家人心中,教师拥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所以罗仕洲的父母一直希望他能成为一名教师。但在当时,台湾的师专(师范专科学校)比高中和其他的专科学校都要难考,打退堂鼓的罗仕洲隐瞒着父母,并没有报名参加师专考试,因此这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结。时至今日,能够成为青岛大学的一名教授,对于他和父母来说都是莫大的欣慰。
作为从中芯国际走出来的“资深元老”,以及在大陆生活和工作多年的台湾同胞,罗仕洲在海峡两岸的半导体圈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资源。如今的他除了教书之外,也一直积极投身于政府与企业之间,致力于帮助海峡两岸建立有效沟通桥梁,成为一名真正的“摆渡者”。
在罗仕洲看来,半导体企业发展离不开市场、技术、团队、资金和政府的支持,而台湾有技术和团队,大陆有政府的支持和充沛的资金,如果两岸能够完美结合再好不过。“我希望两岸业界人士之间能够平心静气地去发展企业,并进行更多的交流,而我愿意成为中间的摆渡者。”他发自内心地说道。
罗仕洲认为,台湾有五张非常有名的“名片”:一是谦逊、热情的文化;二是民生健康体系;三是优越的地理环境;四是高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五是民主政治。他由衷地期待两岸关系能够走向和谐,彼此相互理解,两岸经济也能够彼此繁荣发展。
尤其是在半导体产业中,罗仕洲非常愿意成为其中的摆渡者,解决两者思想和文化上的落差,帮助两岸的半导体企业融合发展。他坦言,每次帮助别人后,受到他们由衷的感谢,这不仅让他感到快乐,更感到有成就感。在他的人生追求中,快乐一直排于首位。
无论是组建欢芯鼓伍俱乐部,还是从事青岛大学纳米集成学院教授一职,亦或是身为多家大型机构的高级顾问,对于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罗仕洲来说,这三个身份显然都不是奔着商业目的而来。心怀产业情怀的他,更愿意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推动海峡两岸IC企业共同发展。
(编辑:罗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