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宗亲娱乐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宗亲娱乐
中国对联里的爱国情怀
作者:罗凯华  更新时间:2019-05-01 17:11:15 阅读:

国学讲座:中国对联里的爱国情怀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大价值。同时,饱含爱国情怀的对联对筑就中国梦、宏扬民族魂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近日,雁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凯华做客国学讲座,专题畅谈对联里的爱国情怀。

       一

       上联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寓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令人陶醉。

       此联意思是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就是要胸怀天下。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

       顾宪成(1550—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农历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由于许多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朝廷封顾宪成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没有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

       话说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二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西湖岳飞墓前的一副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写的是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是写岳飞坟前以白铁铸造的秦桧夫妇像, 不骂二人而写白铁之无辜, 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对联所用到“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青山”和“白铁”本是死物,根本就不会“有幸”,也不会“无辜”,但经联语这样一写,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人性。青山本忌坟头,因为这会坏“风水”,但联中却说“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就好比连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宁可坏自己风水,也要为忠臣留下一处安魂之所。下一句“白铁无辜铸佞臣”也是同出一理。此联是历史对一代忠臣岳飞和一代奸臣秦桧最中肯的评价。

       那为什么要用白铁去铸跪像呢?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当主和派秦桧在“风波亭”害死主战派岳飞及其儿子岳云和大将张宪时,老百姓畏惧秦桧的权势,都是敢怒不敢言,把所有的怒火都藏在心里。直到秦桧死后,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于1178年,朝廷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岳飞岳武穆的由来,老百姓才把岳飞的遗体安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越王庙中供世人瞻仰,并把秦桧夫妇极其张俊、万俟 等四人用白铁铸成跪像跪在岳飞墓前。白铁,就是我们常说的镀锌铁,锌在古代是比较昂贵的,为了铸秦桧夫妇跪像,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由此可以看出老百姓是希望那些卖国、陷害忠良的奸臣能永远跪下去,以此来教育及警示后人。

       三

       上联:江河不洗古今恨;

       下联:天地能知忠义心。

       ——出自陆游的《王给事饷玉友》

       “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意思是,壮志未酬之人内心遗恨难消,一片忠义之心唯有天地知晓。这副对联是对事业未竟的英雄的一番慨叹和赞誉。

       《王给事饷玉友》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却达到了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与对联“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岂不是异曲同工,其心一也?

       四

       上联:悲哉,秋之为气;

       下联:惨矣,瑾其可怀。

       ——挽秋瑾联

     “悲哉,秋之为气”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秋之为气悲哉。“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是动词,可译作“形成”,“气”就是气氛,所以此句大意是:秋天所形成的肃杀气氛多么令人悲伤啊!

       秋瑾(1875—1907年),女,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孙中山先生和宋床龄先生对秋瑾都有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

       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6年8月16—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说:“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1979年8月宋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五

       上联:六经责我开生面;

       下联:七尺从天乞活埋。

       ——王夫之所撰

       此联上联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他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详尽的研读、评注和创新,下联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从天”的意思,天一般就代指朝廷,就是明朝的灭亡使自己心灰意冷,乞活埋就是说不怕清政府的压迫,整体两句就是表现自己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

       王夫之生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在这里,“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联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六

       上联:六四岁身首分离,是奇害奇冤奇诬奇诈,只有向阎王一诉;

       下联:百余里灵魂归去,愿我妻我子我媳我孙,都要报戴天之仇。

       ——李玉邕自挽联

       此联的意思是:我六十四岁了,敌人不会放我出去了,我是一位堂堂正正的革命者,为穷苦百姓做事,我问心无愧。趁着自己还活着,不妨给自己写一副挽联,表明革命意志和对敌人的憎恨;同时告诫儿孙不要怕牺牲,要坚持革命。

       李玉邕,1860年生于衡山县宗字枫林(今衡山县贯塘乡枫林村)原是清末秀才,牺牲前任当地农工会分会主席。衡阳岳北农工会: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词在衡山县白果镇沙坪村。民国12年(1923年)上半年,中共湘区委员会派水口山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回家乡衡山岳北开展农民运动。于同年9月16日在白果刘捷三公饲正式成立“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四乡农民纷纷加入,会员增至4万余人。岳北农工会是共产党领导下湖南最早成立的农民革命组织,岳北农民的斗争成为湖南农民运动的先声。


       (作者:罗凯华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