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宗亲娱乐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宗亲娱乐
端午节的旧习俗与新内涵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0-06-22 16:57:33 阅读:

端午节的起源与多种纪念习俗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旧时说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 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娃娃节就是民间传说的端午节,2020年娃娃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就是公立6月25日。 娃娃节是“端午节”的别称。 苏北当地风俗,孩子们在该日穿红着绿,戴着绣有花果图案的肚兜,手、脚、颈上挂五彩线,身佩雄黄香袋; 每家又以菖蒲、艾叶等熬汤,给孩子们沐浴,俗谓可以驱恶祛邪,祈福祈寿。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今天的赛龙舟具有新的意义,它鼓舞人们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包粽子

       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屈原。他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一直延传至今。

       挂艾草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其实,古人很聪明,艾草自古以来就是农家人天然的“药 方”,用途广泛。

       挂雄黄袋

      雄黄袋俗称“香袋”。汉族端午节时襟前挂的衣香粉荷包。内由雄黄、细辛、白芷、于香、甘松等药物组成,芳香馥郁,有清洁、辟秽之功。

       雄黄香袋,古代端午节物的活化石,旧时辟邪祛害,今则点缀节日。

       扣五彩绒线

      《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荆楚岁时记》:五日系五彩丝于臂,辟兵、厌鬼,令人不染瘟疾。五彩线与辟兵符一样流行于我国的端午节。五彩线又称朱索、长命缕、续命缕、延年缕,寿索、辟兵缯,合欢索。五彩丝绒线,又叫“绒”,有些地方端午会为小孩手上扣“绒”,龙是吉祥物,绒与方言“龙”谐音,所以成为习俗。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