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宗亲娱乐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宗亲娱乐
中国人海外建立的首个共和国,面积是台湾的20倍,如今现状如何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0-08-16 14:58:18 阅读:

中国人海外建立的首个共和国

面积是台湾的20倍,如今现状如何 

   

       1757年,乾隆皇帝二下江南。在苏州,当地官员告诉乾隆,苏州港一年出海贸易一千多条船,其中几百船的货物都卖给金发碧眼的洋商。乾隆亲眼目睹了带着武器的来往商船。为防范西方殖民渗透,乾隆下令关闭沿海各口岸,仅留广州。

这便是“一口通商”,标志着清朝彻底封关锁国。随后几年,更为苛责的政策陆续颁布。这些政策,几乎切断了手工艺品的销路,压制了科技进步。

这一时期,广州独揽出口贸易,受西方文化影响深远,与南洋地域往来频繁。其绘画、教育、医疗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错综多元的环境,滋养了不少俗世奇人。其中就有一位不凡之人,凭借智慧与实干,在海外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实属传奇。该共和国存在了约一个世纪。

这是一位怎样的传奇人物呢?

       一、出身贫穷心不穷

       这个人名叫罗芳伯。

       1738年(乾隆三年),罗芳伯出生于粤闽赣三省交界的一个小镇。此地也是钟灵毓秀、山水相绕,人杰地灵。母亲杨氏诞三子,罗芳伯为长子。

       自幼在绿野青山中长大,罗芳伯本人也颇有灵气。据记载,罗芳伯自小便与众不同。除了承担起长子的义务,罗芳伯还十分关注自身的本领。虽家中贫穷,但罗芳伯可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各方面逼迫自己成长。

       顽强的毅力与远大的志向,使罗芳伯幼时就成为当地同龄人的领头羊。当时科举制度仍然盛行,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唯有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才摆脱了困境。因此罗芳伯自幼学文,且在日后的几十年间,依然坚持文化学习。学识的积累为他未来开创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学习之余,罗芳伯还习武学艺。生于贫苦人家,不将所有筹码压在科举考试上,多一门技术就多一个饭碗,罗芳伯深知这一点。因此,这位罗家长子于学文之余刻苦练武。既要照顾两个弟弟、帮助家里干活,又要准备科举,哪里还有精力练武呢?

但罗芳伯顶住了压力。年复一年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历经一番寒彻骨,才得梅花扑鼻香。罗芳伯终成长为文武双全的青年,并锻炼出敢于吃苦的恒心和战斗精神,为其日后的伟业打下基础。

       在34岁时,罗芳伯迎来人生最重要的拐点。当时的他乡试不第,眼看除了成为家乡的穷苦教书匠,似乎别无选择。但罗芳伯不甘心。

       当时正值当地人南下采金的热潮,罗芳伯闻之,南下闯荡的豪情油然而生。在《游金山赋》中,他挥笔写下:我自忖度思量,既已出虎门,必直奔龙宫而去。龙虎历来为君王之词,其志存高远可见一斑。

       由此,罗芳伯便踏上闯荡南洋之路。

       二、“下南洋”的道路

       罗芳伯自广州启航,途径菲律宾,穿越赤道,最达一个历史悠久、地广人稀的大岛——婆罗洲。

       事实上,中国人移居南洋的道路,早在唐朝就已开始。唐朝时即有诸多百姓移民南洋。每到政权交替、时局动荡时,更有新一批百姓登上南下的船。明清交替之际,在700多万最早的移居者中,有不堪战乱者,因自然灾害断收者、不愿侍奉清朝的明朝遗民等等。这种大规模的移居浪潮被称为“下南洋”。

       罗芳伯和进入东南亚的其他华人一样,成为当地的新鲜血液、经济开发的主力军。

只不过,刚到婆罗洲时,罗芳伯仅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匠。科举几十年,罗芳伯深厚的文学素养在此得用武之地。但没过多久,这位满腹经纶、文武双全的教书匠就发现,当地华人矛盾重重、极不团结。善于经商者深得当地酋长尊敬,但更多华人地位不高,勾心斗角、各位己利。

       有的穷苦潦倒,生活困难,食不果腹。即使逃离了家乡的天灾人祸,这片湿热的土地依然没有伸出援手。他们已失落故乡,他们的身心已挣脱庙堂高处。

       作为新来者,他们竭力重建一个家,与当地土著相处,与华人同胞相处,但仍免不了横行霸道的土匪横空而降,驰骋洋面的海盗无情洗劫。罗芳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万籁俱寂时,总有人站起来,为众多无力者发声,成为重大变革的先驱者。历史上众多能人志士为民谋“幸福”,但这“幸福”需要一步一脚印。

       像任何领导者曾经做或正在做的那样,先要解决温饱,将人民团结,再谋其他。后来的一切都证明,罗芳伯做到了。他便是那领头者,开路冲锋,勇敢尝试,带领大众脱离苦海。

       区区一位异乡人,是如何在他国开创一番事业的呢?

       三、出色的异乡人当为国君

       为解决婆罗洲华人的温饱问题,罗芳伯放弃教书,着眼于金矿开采。

       婆罗洲金矿丰富,更有港湾可便利交通。但岛内采矿公司明争暗斗,岛外又有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武装入侵,可谓内忧外患。罗芳伯建立“采金公司”后,给百姓薪水,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仅华人圈十分惊叹,连当地土著听其名字也要敬他三分。

       温饱问题解决后,罗芳伯便着手消灭土匪与海盗。凭借自身的声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罗芳伯将富裕程度不同的华人联合起来,组建团结的集体。

       另一方面,他深知盗贼的威力,仅凭华人无法战胜。因此,罗芳伯说服岛上土著苏丹,与其并肩作战。有了充足的兵力、足智多谋的领导者,罗芳伯带领的同伴们迅速扫平了周边多地的海盗土匪。而在战争中,众人都被罗芳伯过人的胆识、勇敢的战斗精神深深折服。

       可以说,罗芳伯解决了婆罗洲的温饱和治安问题。推举他做整个岛的领导者,已成民心所向。苏丹国的国王甚至表示,愿意让出国君之位,但罗芳伯屡次拒绝。

       1777年,39岁的罗芳伯在110万民众的拥戴下,建立“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设立了兰芳国旗,统一了国家礼服,坐拥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台湾省的20多倍。

       在兰芳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罗芳伯又组织人民巧妙击退了吞噬人畜的鳄鱼,消除了当地的“鳄患”。同时,还在司法、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完善共和国的章法。

       幼时与众不同的磨练,终于在而立之后展现其意义。清晰的定位、远大的目标,以及凭借恒心、胆略,为达成目标不懈努力的过程中,罗芳伯终成长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实干家,一个毫不退缩的外交者,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者。

       四、兰芳共和国的消亡

       罗芳伯虽在南洋建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却在临终前依然坚持归顺清朝,成为清朝版图的一部分。

       一方面是因为罗芳伯虽南下求生,但仍自诩为清朝子民。另一方面,是因为兰芳共和国需要清政府这个强大的靠山。兰芳毕竟是一介小国,扫的了土匪、海盗,却远远不能抵抗荷兰殖民者入侵。清王朝未曾答应封藩国的请求,却同意与兰芳来往贸易。兰芳趁机大肆宣扬自己归清朝管辖,唬住了荷兰人进攻。

       然而到晚清时,清政府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荷兰人意识到兰芳已无靠山,便趁机入侵,一举消灭兰芳。1888年,在世上存在110年的兰芳共和国终于灭亡。

       梁启超先生曾公开罗芳伯的事迹,将其列为中国海外殖民八大伟人之一,以激励时人开拓进取,摆脱萎靡不振之风,发扬优良传统,振兴中华。

       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广东省梅州市参观罗芳伯故居纪念馆,感受一位小镇少年的发奋图强,一位南洋青壮年的意气风发,感受在时代浪潮中激流勇进的英雄伟绩。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