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宗亲娱乐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宗亲娱乐
中国农民钻研数年,还原诸葛亮“木牛流马”, 已获国家专利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0-09-14 14:34:59 阅读:

中国农民钻研数年,还原诸葛亮“木牛流马”,

已获国家专利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从古至今,中国的历史上从不缺乏能人巧匠。他们所展示的智慧,让今天在新型的科学技术的背景下的我们,都能称赞不已。在中国古时候那么一个什么都缺乏的年代,造出一些神奇的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原本难以完成的任务。甚至在很多中国传统故事中,被夸张神化,尽管如此,中国古人的智慧依旧不可小嘘。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英雄豪杰的故事,有文人笔下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浪漫和无奈、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崇拜和赞赏、还有"的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的感叹和惋惜。

这些史书上记载着的豪杰的英雄故事,让多少人至今还沉迷于其中,各种茶馆里、小说中都有对于他们故事的讲述。在三国人物中,让人感到十分惋惜的就是周瑜这个人物,据说周瑜十分有才而且还十分的英俊貌美,和史书中的美女小乔本是一对,然而这位年轻的才子却在和另一人的对弈中,常常败北,故而有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人的名字,中国对于诸葛亮的描述也常常是以智多星来形容他,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从诸葛亮隐居乡野,被刘备亲自三下茅庐而出山,到后来的独坐城楼,临风抚琴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等等传奇,直到今天都在被传唱。

当时的中国,没有现在的水泥路,在那个年代,大多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行军打仗十分的不便,在那个年代,更没有今天的汽车飞机什么的交通工具,他们有的只是有限的马车和牛车。而在那样的路面上用普通的马车和牛车运输军队的物资很容易发生意外,再加上军队本就不多的经济预算,花在马车和牛车上的费用实在很不划算,而且很不方便。

诸葛亮为了解决在军队运送物资上的困难,就自己动手设计出了一种以木马代替活马的运输工具。这个木马就是一种独轮马车,在山中很多崎岖不平和弯路上,也能够很好的行驶运输,这种马车就叫做木牛流马。

当时的诸葛亮十分的聪明,利用自己设计出来的木牛流马,让刘备的军队总能及时的补充到物资,可是在那么一个战争纷乱的年代,诸葛亮的这一个发明没有被好好的记录流传下来,经过几个朝代的更迭变换,诸葛亮当初设计的木牛流马的工艺技巧就已经失传,唯一能找到它的地方就是史书中对这个木牛流马的一点一点记载,而上面并没有写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

诸葛亮这一工艺的失传不知让多少人感到惋惜,毕竟那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设计出适合在崎岖的弯路上也能很好地完成运输的马车,相比于用活的马,不知能省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是没想到,本来已经失传的木牛流马的制作工艺,竟然在中国农村又再次出现了。这个重新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农民就叫做李景阳。李景阳生活在吉林的农村,虽然他的文凭不高,但是他从小就喜欢研究这些神奇的工艺技巧,后来的李景阳也成为了一名木匠,在村里为大家制作一些木桌木椅之类的物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名叫李景阳的木匠,并没有放弃自己对于手工制作的喜爱,尽管自己只上过小学,但是李景阳特别喜欢看书和研究各种机械制作工艺,而且还会跟着学习,和自己加工改良,因此李景阳的木工手艺在当地非常受推崇。

平常除了一些木工的活以外,李景阳还会在自己的闲暇时间看一些故事书,李景阳说自己尤其喜欢三国时期的故事,他自己也是被诸葛亮的智慧深深折服。看到诸葛亮制作的木牛流马,让这个做了一辈子手工的农民,也开始有了想要重现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愿望。

于是在每天的闲暇时间里,李景阳就会对着三国故事中关于木牛流马的只言片语的描写,幻想这个物件的形状和功用,就这样李景阳日复一日的研究琢磨了下去。周围的人看他如此的如痴如狂,就这样过了好长时间,依旧没能成功。有一些人便觉得,诸葛亮是何等的聪明人,作为农民的李景阳,怎么可能真的还原诸葛亮当年的木牛流马呢。

可是李景阳从不在意这些外面的风言风语,继续着自己的研究,终于,李景阳的付出有了回报。经过八年的研究是不断的实验,李景阳成功地将诸葛亮当年失传的技艺重现了出来。重现出来的这个木牛流马性能非常好,在容量和承重上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优点,不仅如此,这个木牛流马还能自由的改变方向,面对崎岖不平的山路也能完美地完成运输粮食的任务。

但是李景阳制作的这个木牛流马还是和过去有一点差别,那就是李景阳对这个木牛流马的驱动做的现代化的增强,让这个木牛流马更加的具有现代气息,也更加的适应现代生活。

很快,李景阳的这个设计就受到了国家的关注,毕竟是根据智多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改变进步而来的,李景阳的这个设计成功地获得了国家的专利奖。

结语

每一份的付出终将有回报,只要具备恒心和毅力,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李景阳对于工艺的钻研和热爱,让他尽管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能让大众媒体所熟知,让国家也能为他颁奖。面对十年如一日的刻苦专研,也印证了中国的古话,每一份的播种,都会有收获,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意思了吧。而且李景阳完成这个技术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九岁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吗,更应该抓住当下的时光努力奋斗,通过自己的汗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