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宗亲娱乐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宗亲娱乐
吴小集王渡口——宋公堤内的战地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5-24 19:53:18 阅读:

吴小集王渡口——宋公堤内的战地

       诸君网友,各位看官:当您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山东半岛以南至江苏地域故道黄河入海口处,祖国的东海岸是天造地设金三角,黄海故道更像一条龙身,龙头凸现于黄海之滨。黄河入海泥沙长年累月淤积成尖,形成新的陆地——淤尖!它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大自然恩赐的珍贵坐标。原淤尖乡所在地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在这里曾经发生过鲜为人知的故事,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吴小集原名正兴集,即当今滨海港经济区小街村,不同时期称谓分别是:阜宁县三区正兴乡、淤尖乡、淤尖公社地方政府所在地,她历史悠久、饱经风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名副其实的红色集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她是模范集体,当今是名副其实的滨海港经济区紧贴黄河南岸的西大门,228国道路过该村;这里有王渡口,它是古道黄河南北岸的交通码头,王家渡船更是唯一的水上运输工具,位置在古道黄河南岸、临海高速东侧百余米,过去,她主宰着黄河南北通行的命脉。红色渡口名不虚传!正兴集、王渡口在历史上曾是黄克诚、宋乃德、陈振东、杨芷江等革命先贤战斗过的红色阵地。

(一)飓风海啸震天地  命倾噩耗惊鬼神

       各位看官网友,民间传说中,姜子牙带领众将伐纣成功以后,就开始着手封神大业了。姜子牙封完了众将,只剩下一个玉皇大帝的位置还空缺,他自己想做又不好意思。犹豫之间,听见有人问:“玉皇大帝的位置谁做?”姜子牙忙回答道:“有人做!”结果身后的张友仁一屁股就坐在了玉皇大帝的宝座上,说:“我就是友仁!”就这样,张友仁成了道家神仙里的最高领袖玉皇大帝。张福德当土地爷,张奎当赵王爷……,

       1939年8月30日(农历七月十六日)江苏沿海发生大海啸。这一天,“飓风肆虐,暴雨秉凶,潮若沙崩,堤如沙泻……屋庐遇浪而摧,人畜随波而逝。命倾顷刻,不闻呼号之声;死在须臾,悉作含冤之鬼……昔日稼禾千顷,今尽槁如枯;昔日烟火万家,今悉荡为平地。野乏青葱之色,田满拆囟之痕……”

       如此惨状震天地、惊鬼神,玉皇大帝认为这个责任应该由东海龙王承担,出于无奈,东海龙王连夜也悄悄的到黄河入海口窥视了一番,拱身回海底龙宫。这就是上文提及滨海县境内黄海故道像一条龙身的原因。当时玉皇召集各路土地神就地查看灾情,得知故道黄河沿岸淹死数百人,以后大帝放心不下便亲自降临黄海边大淤尖上空俯瞰,这一看惊呆了一行天神,海堤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这到底又是哪路神仙在此?且听下文分解。

今日宋公堤

(二)筑海堤功载史册  擒匪寇名扬千古  

       神话添趣,书归正传,原来这路人间神仙乃是宋乃德县长组织的治海筑堤大军!自从海啸之后,政府特别关心当地百姓疾苦,1940年8月黄克诚转赴皖东北,将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由中共领导的数支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随即率部东进淮海,南下盐城、阜宁三区(现滨海县)……

       宋乃德携夫人陈宜芳于当年10月随也黄克诚部队东进,开辟盐阜抗日根据地,任阜宁县抗日民主政权的首任县长。

       华侨家庭出生的福建藉陈振东区长,1941年1月,调任苏皖边区阜宁县三区任此职,其担任“宋公堤”现场指挥,仅用32天,就完成百里海堤建设,让沿海民众免受大潮灾害。

       海堤队伍中还有爱国民主人士杨芷江,他出生于1890年今滨海县滨海港镇杨庄村,祖籍江苏溧水县;抗日战争期间,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成了我党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的好友;1941年2月,他当选为阜宁县参议会副参议长,1942年10月,又被选任盐阜区参议会行政委员会委员;1947年不幸离世;先生心怀祖国,深明大义,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倾其心力,他的抗日爱国业绩,仍为人们深切怀念和赞颂。

       他们为开辟、巩固抗日根据地,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英雄们的足迹如红色的烙印在盐阜地区,踏遍沿海乡镇,阜宁三区正兴集(正兴集即当今滨海港经济区小街村,又叫吴小集)定格了当年画面……

昔日王渡口

(三)黄河滩掩蔽屏障  王渡口咽喉要道 

       话说20世纪40年代初,国内解放战争硝烟弥漫,土匪日寇相互勾结,要消灭顽敌,平原地区唯一掩蔽地方靠芦苇荡,黄克诚部队在沿海地区凭借尖头洋圈野与黄河故道滩涂芦苇作掩护,利用这个天然屏障与敌人周旋,不断消灭敌人。

       当年,正兴集王家渡口是当地水路交通要驿,当时黄河水域宽一公里之遥,南岸通往正兴集,北岸有张大坎碾盘,滩涂芦苇丛生,艄公王孝厂与当地政府配合,为部队转移伤病员、运送粮草做出了无声的奉献!东杨庄民主爱国人士杨芷江出入吴小集都是用王家渡口这条船作为掩护,红色的正兴集王渡口成为人们心中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贡献的丰碑!在宋县长带领民工修筑海堤的一个多月期间,是王家渡船来回接送了他们,以后地主汉奸勾结告密,又是黄河滩芦苇荡保护了八路军的生命安全!

       如今,由于河床逐年淤塞抬高,地方政府开设了中泓,昔日浩瀚宽阔的河面变成了滩涂,然而王家渡口永远镶嵌在人们的记忆中,目前还没有碑记,笔者相信,地方政府为了弘扬革命传统教育,为了纪念先贤烈士,吴小集的王渡口一定会成为今后人们看得见的爱国主义活教材,英雄吴小集,红色王家渡,历史不会忘记!

今日小街村(原名吴小集)

(四)吴小集联络中枢  蔡饭店接头暗堡

       道光十六(1836)年,吴昌庆于八滩20余里正兴集创集市。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行政区划为正兴集,人们也称吴小集。民国14年(1925)正兴集设邮务信柜,隶属东坎邮局。民国23年(1934)导淮时,将淤黄河拓宽、挖深,并改变入海口,南岸设淤尖9个乡镇,吴小集为淤尖乡政府所在地,又名小街。

       当时的吴小集素有“金东坎、银八滩,吴小集是小钱山”之誉,它是东坎、八滩、东杨庄、尖头洋相互联络的中转站,是共产党、八路军、开明爱国人士与地下工作者接头的地方,杨芷江以公开身份经常出入于吴小集,东街有殷家客栈,西街有蔡家饭店,老板都是开明人士,他们以生意为掩护,其实吴小集已经成为阜东政府与八路军接头联络的暗堡、密室。

       一日,11个土匪在躲藏在吴小集,土匪小头目北狼一行准备对宋县长下手,企图消灭我八路军,一个土匪伪装饭店伙计向王排长打听消息,诈称陈区长有令要宋县长到吴小集蔡家饭店吃饭,叫他们快到饭店宽坐。宋乃德警卫员郑敏之识别伪装土匪的诡计,立即告知宋县长,有诈!需立即改道向北!警卫员郑敏之到旁边一家打听以后告诉王排长,从吴小集向后穿过一个大坟茔,向北就是黄河滩一片芦苇,赶快走!”牛大车上有三个警卫员保护首长。郑敏之去饭店把土匪稳住。

(昔日古道黄河芦苇荡)

       到了黄河滩,宋乃德下了车,命令王排长,把战士一分为二,一部分埋伏在芦苇荡前边,一部分埋伏在后面,埋伏在北边芦苇荡的战士们子弹上膛,严阵以待。一条一丈多宽的路把芦苇荡一分为二。王排长伏在北边,不断向南边张望。宋乃德和一部分战士埋伏在南边,他两眼紧盯南边的大路。

饭店那边,警卫员郑敏之与土匪继续周旋。当得知八路军一个没有踪影时,土匪伸手对空一枪:“共军全都跑啦!”郑敏之甩手一枪把土匪打死,身后土匪向郑敏之瞄准,郑敏之身子一闪,顺手一枪把另一个土匪打死了。饭店几个匪徒大惊,掏出手枪直往西跑。

       路上,郑敏之拼命向北跑啊跑!远远望见芦苇荡那边路上有一辆牛大车。心想他们肯定埋伏在芦苇荡,我不进芦苇荡,我要切断土匪的退路,关门打狗。然后,身子一闪躲进路边沟里。

       北狼追到黄河边时把手一竖,土匪们立即停住。让两个土匪先探路,他们胆战心惊地走着,还没到中间就“啪!啪!”放了几枪,芦苇荡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战士们分散在芦苇丛中不动声色,一个战士被土匪乱枪打中肩膀,就用手紧紧抓住肩头。

       两个土匪向南边土匪招手示意。北狼:“芦苇荡没人,快,冲过去!”结果土匪被宋乃德打死一个,被战士们打死九个,跑掉一个。北狼手里提着枪,拼命地跑着,还不时回头看看,郑敏之举枪瞄准,“啪”一枪,北狼应声而倒,又挣扎着举起枪。郑敏之边跑边又是一枪,这个顾敦扬安插在八滩的土匪头目再也爬不起来了。然后战士们立即上路,走孟工、八巨到东坎。

(五)岳堆湾指挥心脏  尖头洋治海前哨

       1941年宋乃德任阜宁县三区县长,带领民工住岳堆湾坐镇指挥海堤修筑,百里海堤,南至扁担港,北到中山河,为方便指挥他们在尖头洋设立联络指挥部以工地维护治安,陈宜芳宣布指挥部安排:八旅二十三团三营一连战士一连三个排,一个排住扁担港,负责扁担港到二罾工地治安;一个排住二罾,负责二罾、尖头洋之间工地治安;三排36个人24个人到陶家湾,负责陶家湾到尖头洋工地治安;12个人在指挥部,负责指挥部治安。

       民国30年(1941)7月28日,地主恶霸与八滩区队警卫班长李学政勾结,袭击尖头洋的修筑海堤办事处,绑架区长陈振东、县民运科长于欣等,他们坚贞不屈,惨遭杀害。

       上级领导非常关心海堤工程,黄克诚、吴法宪、洪学智、曹荻秋等特地到工地看望大家,宋乃德与他们一一握手:“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指导!”黄克诚“我们今天是来劳动的,不是来参观的,赶快分配我们任务吧。”

八滩镇镇长朱式伊也带领镇里几个人来参加劳动。

       宋乃德操心过度,导致体质虚弱,与民工张大龙正值打摆子又遭冷雨一击,都住进了阜东三区(现滨海县)仁和医院,后来张大龙又送至盐城抢救方转危为安。

       海堤工程4月15日正式开工,4月23号就要先采购50万斤粮食,这采购任务由管伯宁负责,通过水运至黄河渡口。

       岳堆湾、尖头洋、中山河、扁担港等地段的前沿阵地,吴小集联络前哨明确指挥,工程有序进展,成为可靠后方。

       看官知道:解放前最大型的运输工具是牛大车,正常的家庭运送是木轱辘小车,因此码头水运是最多的选择;筑堤运土是扁担加泥兜,计算土方工程的是算盘,没有计算器,工程员准确地把土方分配给各个地段,亦非容易;

       前方打胜仗,后方支前忙,吴小集、王家渡承担为一万多人的后勤运送保障,其压力可想而知。

(六)视死如归陈振东  每闻潮声思宋公

       1941年7月28日,陈振东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后被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他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一方老百姓的平安,他视死如归的形象永远像一座不倒的丰碑激励着人们誓死保卫家园。

       宋县长斗顽敌、斗土匪、斗病魔带领沿海民工战海啸、战暴雨、战疟疾,最终筑成史无前例东海大堤,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好事多磨,修堤期间遇到一段地势非常洼的地方,尽是烂淤沼泽,实在没办法修堤。无奈只能避开重新选择稍高地方,哪知道又遇上龙王庙!

      “修海堤是好事,要拆龙王庙,难呐,实在难呐!”人在做天在看,

       话说修海堤本来就是与海龙王对着干的,如果再拆龙王庙,连土地神张福德也有看法,他启奏玉皇,还是大帝开明,为正义开了绿灯,原因是宋乃德的精神早感动了天地!这是趣叙,不提。

       再说当地老百姓的工作还需花大力气解决,一个老大爷跑到龙王庙前举起铁叉:“谁敢拆龙王庙我就把谁叉死这这里!”老百姓排成队站在庙门口。

       宋县长耐心解释:“我们花了这么大代价,老百姓费了好大力气修筑海堤,如果不拆,这海堤就会前功尽弃,大家会怎么想?”

      “乡亲们!我和你们乡长说过了,他同意拆,我们才来拆的。那边地势洼,实在没办法修堤。”

      “乡亲们!你们为了生计,为了太平,修了龙王庙,乞求龙王爷保佑。可是你们太平了吗?龙王爷保佑你们了吗?你们想想,你们这里上过多少次海啸?多少妻儿老小被淹死。”

       宋乃德语重心长地讲述着,现场一片寂静,人们都低下头,有个奶奶在哭泣。

      “远的不说,就说前年39年7月16的一次海啸吧,你们沿海地区淹死上万人,龙王保佑你们了吗?乡亲们,不能靠龙王,得靠人王,你们自己就是人王。我们现在有两万人王在修筑海堤保佑你们,你们怕什么……”

       一番苦口婆心他们想通了,老百姓自己把龙王庙拆了!

       修堤是一项民心工程,思想工作到位了,一切迎刃而解。筑堤如火如荼。

       勘察工程师江擎宇海堤上验收三区淤尖乡的南堤长72米4990立方,各项都符合标准。南段6月20日开工到7月28日,除去停工4天,24天阴雨,只用10天就竣工了。

       宋县长说“民众是真正的英雄。你一旦把他们发动起来就会产生惊人的爆发力,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了解民众。”然而,民众更了解自己的宋县长!

       1942年析建滨海县,民国32年(1943)4月新四军三师军工部从阜宁迁至大淤尖。吴小集、王渡口更增添了人民子弟兵熟悉的身影!

       解放后的吴小集改为正兴区,以后又改称八滩区淤尖乡小街,不同时期尽管名称不同,但是始终改变不了吴小集人的勤劳、善良、纯朴、正直,今天,吴小集百姓将继续发扬宋公造堤、愚公移山精神,继承红色传统,努力投身农村振兴大潮之中,将吴小集打造成守候滨海港经济区西南大门的样板开放集镇,大家期盼为红色渡口的辉煌历史树碑立传,建筑旅客息脚观光凉亭,让王家渡口成为228国道的水路风景转换码头,迎接四海来宾顾客,游弋于黄河故道,欣赏一路沿岸风光!饱览龙脉故道入海口,目睹鹤鸣宝地月亮湾,聆听大海涛声——视死如归陈振东,每闻潮声思宋公!

       作者:罗会清  

       2023年5月25日初稿于滨海港小街村


      作者简介


 

       罗会清  又名:罗会青,珠公65世。江苏滨海港经济区(原名淤尖乡小街)人,出生于民国37年(公元1948年),1964年从事教育工作,高级教师,历任中小学教员、主任、校长、乡教育办公室文书等职,2008年退休。工作期间,被县、乡政府部门表彰为“教育先进工作者”与“师德标兵”。

       六十年代为盐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盐城市美术家协会、盐城市教育学会、滨海县教育学会、滨海县文学工作者协会、滨海县科技协会、滨海县诗联学会会员。部分文艺作品在相关刊物发表,参与多种文化、文艺活动获奖。
       七八十年代为机关、单位、学校、工厂绘制书写了大量的宣传画与巨幅广告标语,为宣传时政、美化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党政宣传部门的褒扬。
       退休以后服务于自媒体编辑多年, 现任《中华罗氏传媒》网、《中华罗氏新闻》网总编,长期以来为罗氏家族及20余不同姓氏撰修了宗谱。为家族联谊交流,为弘扬国学与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做了无私的奉献。
       近年被多家论坛接纳为会员,为农村振兴建言献策,被地方政府聘为“乡村振兴顾问”,荣获区党委、政府“十佳先进道德模范”称号。
       联系作者:罗会清   微信号   jslhqlscm   手机   13390720908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