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网群交流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网群交流
回眸罗应玉当年卖牛修“绝壁长廊”的往事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19-11-27 09:09:56 阅读:

回眸罗应玉当年卖牛修“绝壁长廊”的往事 

       7月15日上午,丰都县武平镇峰子山村,一条1米宽的石板路上,一位头戴草帽的老者弯着腰,用锄头把路两边沟渠里的杂草除掉,他身后不远处还有一位老婆婆,也手握锄头平整着路面。这老两口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当代“愚公”的罗应玉和他的老伴郎玉碧。

  2003年7月,罗老卖耕牛筹钱带领村民修出一条宽1米、2公里长的“绝壁长廊”石板路,解决了上万村民出行难问题。从2004年至今整整15年,老两口一直义务维护路面。

  卖耕牛筹钱修“鬼见愁”路

  峰子山村地处大山,海拔1000多米,村民都居住在山上。没有修这条路以前,峰子山、磨刀洞村等上万村民赶武平、龙河场以及进城,只有一条羊肠小路。小路崎岖,最窄处只有四五十厘米宽,遇到下雨下雪天根本无法行走,被当地人称为“鬼见愁“路。

  就在笔者采访时,有几个村民经过,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如果没有罗老出钱修路,他们下山还得继续走危险的“鬼见愁”路。

  “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山上村民喂养的猪、牛、羊一般都是宰杀后分成块才背下山去卖,因为要卖一头活的实在是太困难了。没有修这条路之前,很多村民养的猪牛羊滚下山摔死。”村民罗文朝回忆说,1998年冬的一天,隔壁村一位坐月子的妇女患病,家人抬她下山医治,由于雨天路滑,在半山腰摔下山崖,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妇女最终离开人世。

  当时60多岁的退休教师罗应玉有些坐不住了,他决定修路。在峰子山村,罗应玉是见过世面的能人。上世纪60年代中期,罗应玉中师毕业后,就回到当地教书,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退休。

  为了筹钱修路,罗老把自己家的耕牛卖了。“当时卖耕牛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如果没有了耕牛家里的农活咋办?”郎玉碧说,不抽烟的罗老卖牛的前天晚上抽了一夜的烟,第二天很早起床喂牛,看着牛被人牵走,他三天三夜没有说话。

  “他想把这条路修了,给乡亲们提供点方便,也算他自己的一点心愿吧,我支持。”郎玉碧说,为了筹钱修路,老两口把自家的耕牛卖了不说,还四处借钱。

  修通“绝壁长廊”解决村民出行难

  在峰子山村,村民一直期盼着能够有一条比较宽阔的通往山下的路,除了耕种方便之外,村民家的猪、牛、羊、蔬果等经济作物也能顺利运往山下。可是,峰子山以岩石为主,一侧是万丈深沟,另一侧是悬崖峭壁,加上村组道路施工不能使用雷管炸药,开凿难度很大,这意味着只能人工作业,难度太大。

  终于,2003年7月底,在罗应玉的带领下开始施工修路,往日宁静的山村响起了钢钎二锤的声音。

  “要修一条通往山下的路,必然要砍伐一些树木。尽管大家都认为修路是好事,但仍有个别村民对于修路不是很配合。”峰子山村二组组长罗文超说,每当这时,罗应玉就主动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实在不行了,就让镇村干部以及动员亲戚朋友化解村民心里的疙瘩。

  罗应玉的坚持和无私打动了当地的村民,修路开始后不久,不少村民就主动加入了修路队伍。“最多的时候修路的村民每天有30多人,场面很是壮观。”村民罗文武说,当时他参与了修路,许多村民和他一样准备不拿工钱,但是修一条台阶罗老还是给了他们三块五毛钱。

  经过大半年的日夜奋战,2004年春节来临之际,一条宽1米、2公里长的“绝壁长廊”石板路终于修通了。卖牛的钱以及借来的钱都用完了,可路边的排水沟还没有修,一些急弯处路面还不够宽。为了防止村民出行发生意外,罗应玉和老伴商量,自己维修路面。从2004年至今整整15年,村民们总能见到老两口扛起锄头维修路面的场景。

  “我啥都不图,就想用我的实际行动,彻底改变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呢?”面对赞誉,罗应玉很是淡定的说,如今,看着乡亲们走在宽敞的道路上,自己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

    (资料:罗阳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