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他山之石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他山之石
罗蔼轩:他是为民牺牲六亲,世上第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17-09-10 18:44:38 阅读:

罗蔼轩:他是为民牺牲六亲

 

世上第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

 

QQ鍥剧墖20170910185212.png

毛泽东主席

文/罗蔼轩

崇崇韶山,列峰开宿雾,茂茂丰林,朝霞拢琼树。曲折崎岖的山间,夏气清、鸣鸟啭,身着米色衬衫、灰色裤子时年66岁的毛泽东,在通宵达旦批阅文件后,神色凝重地走着。尽管山路坑坑洼洼、坎坷难行,尽管双鬓堆雪、一夜未眠,他仍步履稳健、行走如风。

身后的警卫员、罗瑞卿、周小舟等人,互相招呼后行色匆匆的追了上来。此时的他们,心中打着一个个的问号:毛主席为何今天一改平时通宵忙碌后清晨休息的习惯?毛主席事先没通知任何人,独自出来是要去哪?

闻讯赶来的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说:“这是去毛主席父母墓地的路。”

毛泽东不发一语,只是静默前行,穿过一片杂草没膝的荒地,行至一个孤零零的土坟前,他仔细端详、辨认了会后,肃然止步——随行人员知道,这定是毛泽东父母墓地了,然而,这座合葬着领袖毛主席父亲与母亲的土坟,连一个像样的墓碑也没有,却有着老鼠钻出的小洞。

由于随行人员事先皆不知毛泽东要来祭坟,因此并未准备花圈或纸花,有人灵机一动,就近折了些松枝,摘了几朵山花,用野草编成“花圈”,交给罗瑞卿,罗瑞卿送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松枝,步履蹒跚的向前走了几步,将松枝缓缓的、轻轻的躬身放在坟前,拔去坟上几根杂草,人还未起身,已是双目盈泪、心中凝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不能在父母身边奉养,父母因病相继离世前,深切思儿、凄声唤儿,在外地为革命奔忙的他却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牺牲了六位亲人,依次是堂妹毛泽建妻子杨开慧、小弟毛泽覃、大弟毛泽民、侄儿毛楚雄、儿子毛岸英。——早年丧母丧父、中年丧妻丧兄弟姐妹、晚年丧侄丧子,人生三大悲痛,他尽数历遍。

这位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缔造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人民新纪元的共和国第一人;这位建党前就动员家人将家里所有田土、山林与房屋,全部分给其他贫苦农民,解放后带头减薪、不搞特殊化、不住豪宅、不坐豪车,甚至不穿高档衣服,平素日常开支坚持从自己稿费里支出,去世后留下124万稿费全部上交国家,仅有的衣物除了几套陈旧的工作服外,就是一件有73个补丁的睡衣;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一件金银珠宝、一间房、一垄地等任何物质遗产的共和国领袖,当年在闻讯母亲逝世后,已是痛心疾首、泪流满面、口里呼唤母亲不止,是什么支撑着他历尽人生苦痛仍顽强地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以坚韧的骨骼、钢铁的意志和信念在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撑起一方的蓝天?

这个答案,要往以下事物中的共同名词去找。

他建立的共和国叫“人民共和国”,

他建立的政府叫“人民政府”,

他建立的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

他建立的公安叫“人民公安”,

他建立的医院叫“人民医院”,

他建立的交通叫“人民交通”,

他建立的银行叫“人民银行”,

……

共和国的一切,属于“人民”。

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

自始至终情系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毛泽东,此际,于久别家乡32年重回韶山,在父母坟前,想着因小病而逝的父母,想着最大47岁、最小19岁已牺牲入土的其他六位亲人,他对着父母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后,久久不语,悲思如远峰,绵绵千万重。半晌,他噙着泪水,欠身,哽咽着说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顿了顿又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将要离开坟地时,毛继生上前问道:“要不要修个简单的墓?”简单修坟一事,已有不少人提议过,毛泽东都没同意,即使明知解放前国民党来此“破坏祖坟风水”,即使望见四周杂草丛生,且有老鼠钻的洞眼,他仍然摇摇头说:“不要修了,保持原貌,把洞眼填一下就行了。”

古往今来,丧事活动大操大办者、修建大墓豪华墓者数不胜数,一朝显赫腾达,大兴墓葬建设,以自显光宗耀祖之事亦是不胜枚举。

而毛泽东父母的土坟,不仅没有像样的墓碑,还曾被国民党来此“破坏祖坟风水”,周围杂草丛生,且还有老鼠钻的洞眼,但为了不耗费国家资财,为了将一直在资助他人的稿费能多资助一些人,毛泽东却没有修一个哪怕简简单单的坟墓。至于那些大修坟墓以显“光宗耀祖”等诸如此类的想法,毛泽东更不可能有。不仅没有,反而会反其道而行之。这,才是毛泽东。因为于他而言,人的价值也好,“光宗耀祖”也好,皆不在于一己之占有,而在于为民之奉献。

再者,即使要言普遍意义上的“光宗耀祖”,也应是事业成功、造福社会。修豪华大墓就能代表已经“光宗耀祖”或者将要“光宗耀祖”的想法,不惟荒谬,也流于驰空想、骛虚声,选择性地忽略了“光宗耀祖”——事业成功、造福社会所应做出的脚踏实地的必要努力、奉献与牺牲。“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任何可以称得上“光宗耀祖”的功绩之实现,倘若不依靠持续的辛勤劳动、努力付出,勇气、智慧,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艰苦奋斗精神,岂非空中楼阁、黄粱美梦?

其三,对于父母,因未在身旁奉养,他未尝不曾怀有愧疚之心,当父母因小病去世,他亦不是没有痛憾之情。但是,真正的孝是指什么呢?怎样才是大孝心、大孝行呢?

“孝”字,造字法属于“会意”字。其上部是“老”字的简略字,下部是“子”字。二字合一,即上一代与下一代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溯其源流,上一代亦有上一代,下一代亦有下一代,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祖祖辈辈、千秋万代,这是一个有机整体。祭祖、扫墓,意即让我们体会到和祖先永远是脉脉相连、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

正如《礼记·祭义》上所言: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无匮。

小孝兴家,中孝兴业,大孝兴国兴世界。

思父母之慈爱而忘自己之劳苦,奉养父母,此为小孝;尊仁守义,坚持不懈,此为小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抵达人生的理想境界,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普利全局万世,使千秋万代获益无穷,这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父母祖先的生命价值,达到过去未来、天人合一的最高人生境界,此为大孝。具大孝精神,才不失孝的本质意义;达大孝境界,才抵达孝的最高层次。

毛泽东一生忘我心血注中华,丰功伟绩福万家,实是深谙大孝之道的模范,因此,不可能会有以大修豪奢坟墓来显“光宗耀祖”的虚荣与愚昧之伪孝想法,只会以大孝心、大孝行与祭祖、扫墓之举,表达自己对先人、对父母的深沉的爱与怀念,自己与他们在精神上始终是脉脉相连、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

返回住地时,毛泽东神色仍然凝重。他对罗瑞卿道:“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说罢,仰望苍天,默然沉思,又道:“我下次再回来,还要去看他们两位。”

晨烟袅袅,鸣鸟嘤嘤。毛泽东来到了旧居。在旧居陈列的父母亲照片前,他伫立良久,感慨地说:“如果是现在,他们就不会死了。”因为他的父母患的都是在建国后可诊治好的病,但那时医疗条件太差,因此都过早去世了。

行至自己的旧卧室时,意外看到他与两个弟弟同母亲的合影,他激动万分,惊讶地用地道的家乡话问道:“咯是从那里拱出来的呀?”(拱,是冒的意思)这张珍贵的照片是1919年毛主席接母亲到长沙治病时照的,是他们惟一的一张母子合影,由毛泽东的外婆家保存了下来。

凝视着母亲和弟弟们的遗容,那些刻骨铭心的亲情之爱,那些撕心裂肺的死别之痛,交织心中,他泪如泉涌。

湛湛韶河流,清波映鸟飞,巍巍韶峰翠,碧云幼松霏。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教育事业的毛泽东,与罗瑞卿、周小舟等人,行过韶河儿童桥,登上了屹立山坡的韶山学校。这座解放后兴建了两栋教室、15亩校舍,数百位学生的学校,最初于1921年秋由毛泽东派毛泽民在家乡宣传新学后兴办,毛泽民任校董会理事长。那时,学校只有三间教室,两位教师,学生五十余人。1925年2月,杨开慧曾在这里开办农民夜校,参加的农民达百余人。中共韶山支部成立后,这里是革命力量培养、蓄积阵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韶山抗日救亡宣传中心,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隐蔽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韶山地下党组织武装斗争的据点。这所小小的学校,培养出了许多革命事业的中坚力量。

校门口,毛泽东一脸慈祥的笑容,抬头凝视了会他1952年亲笔题名的“韶山学校”四个大字。那年冬,受韶山人民委托的毛宇居请他题名时,因只准备办小学,而请题“韶山小学”。毛泽东本已写好,考虑到这所韶山当时惟一学府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又说道:“为什么硬要叫小学呢?学校将来发展,可以办中学、大学嘛!还是叫‘韶山学校’好。”毛宇居想了想,很是赞同,连声道好。毛泽东健笔一挥洒,龙驰凤翔的草书跃然而出。考虑到小学生更适合看楷书,于是他三易其稿,又重写了一遍,龙鳞凤翼的“韶山学校”写成。苍劲的笔锋间,满含深沉的关切、殷切的期望与时代的豪情。

步入这所解放后已是焕然新貌的学校,在听到庞昌成校长简要汇报到,现在学校有小学、初中,次年还要办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毛泽东笑逐颜开道:“那你们是要发展成‘一条龙’啦!”他一边视察着学校,一路亲切地询问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学习等情况。

走到教学楼时,兴奋的学生将毛泽东团团围住,给他戴上了红领巾,留下一张至今让人们能听到笑声的照片。

少先队员彭淑清向主席献上了一束鲜花,另一名少先队员蒋含宇欣喜而紧张解下自己的红领巾双手捧到主席眼前,行了个队礼,给主席系上。由于被少先队员簇拥着,不便蹲下的毛泽东,赶忙弯下腰,笑着问:“你不要了。”“送给您。”“那我就把它带到北京去了!”等蒋含宇系好红领巾后,毛泽东起身对孩子们,笑意浓浓地说:“你们看,我年轻多了,现在都变成少先队员啦!”原本有点局促紧张的一些孩子们,顿时都轻松活泼了起来,清脆的笑声洒满天地。

在融融和暖、欢声笑语中,蒋含字、彭淑清两位少先队员分别站在毛泽东身边,学生们簇拥着毛泽东照下一张相,笑容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幸福沉淀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这张被臧克家称为“看得见笑声”的照片,不仅承载着人们珍贵的回忆,也成为了蒋含字、彭淑清的宝贵“红娘”——十五年后,他们喜结秦晋之盟、百年之好,家庭幸福而美满。

时间飞速流逝,随行人员封耀松走近主席说:“主席,快十点了,您该吃早饭了。”“哦,忘了。我不吃,他们都不好意思吃。”毛主席握了握老师和同学的手告辞,在掌声雷动中,登上阶梯,穿过中学部教室,经竹篱笆处开的一张门往内招待所走去。

心潮涌动的几百名孩子,舍不得毛主席走,还想拥过去和毛主席再多呆几分钟,一位老师见状连忙大声说道:“毛主席时间宝贵!”

孩子们无奈,只得止步。突然,几百张小嘴一起唱起了《东方红》。歌声越唱越大,响彻了张家山头,响彻了韶山冲。欢笑还挂在孩子们的眉梢,泪花已闪在孩子们的眼角。

歌声悠扬,真情悠长。此时此刻,只有这一首歌能表达孩子们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爱戴。

毛主席频频回首,不舍的缓步离开了学校。

饭后,毛泽东来到毛震公祠。他指着左边八方门内那间小礼堂说:“三十二年前,我曾经在这里开过会。”

进入祠堂正厅后,里面已经没有祖宗牌位,只在梁下悬有一块大横匾,毛泽东坚持进去行了鞠躬礼后,对随行人员说:“菩萨是迷信,但烈士墓和祖宗牌子是个纪念。”

毛泽东听闻韶山也新修了一个水库,素有以游泳等体育项目来锻炼身体、陶冶性情、磨炼意志的习惯,免不了邀请人们一起过去畅游了一番。

游完泳,上岸换好衣后,他便沿着田畴一路视察生产情况,了解生活情况。

晚上,他在内招待所自费设宴请乡亲们吃饭,有烈属、老师、亲友和当地干部,有老地下党员、老农协会员与老赤卫队员等,共50余人叙旧言欢。

饭后,他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与乡亲们促膝谈心,体察民生冷暖,请乡亲们对当地政府以及对生产、生活方面甚至对他多提看法、建议,并和他们合影留念。客人散去后,他回到了招待所的平房内。

繁星明灭楚天,晓月徘徊步檐。

他感忆往事,追思昔辰,寸心涌波涛,长夜不能眠。32年才归故土的游子,此心谁复见?

数十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浓缩在了那个不眠之夜诗成的《七律·到韶山》中。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他是伟人是领袖,他也是人子、是人夫、是人父,且他心真意实、重情重义,其他人在面对生离死别人生悲剧会有肝肠寸断、撕心裂肺之痛,他又何尝不会如此?而人生的早年丧母丧父、中年丧妻丧兄弟姐妹、晚年丧侄丧子等种种悲剧,他又有哪样未曾经历?

或许,有人会说,他坚强,是因为他承受得了。

其实,他在亲人面前坚强,是因为他要撑起所有梦想;他在他人面前坚强,是因为他要扛起所有创伤。

他坚强,不是因为他承受得了,而正是因为他深知这种种痛,有多么不堪承受,有多么不堪回首,所以,他只在夜深人静之时,将遍体鳞伤的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再塞回去。忍着痛,向前走,向着光明、向着梦想、向着社会主义新中国,一直走。直到那一天,他能看到,在顶天立地的烈士长眠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能喊出,在丧母丧父、丧妻丧兄弟姐妹、丧侄丧子后喊出,支撑他遍体鳞伤仍百折不挠的换新天、挽狂澜的理想:人——民——万——岁——!

中华民族,万岁。

你惟有能懂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才能懂得他忍不住流淌的斑斑热泪,懂得他对人民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爱之深沉厚重。

QQ鍥剧墖20170910185757.PNG

作者简介

罗蔼轩,作家、高级传统文化教师、高级心理咨询培训师、高级中医理疗培训师、高级经济师、营养与运动专家、国际高级教练培训导师,2007年中华小姐环球总决赛前奏选美大赛第四名,已出版《我的非诚勿扰》等畅销书。唱片公司为她打造了歌曲《非诚勿扰只为爱》、《当初的花开》以及《温暖》、《开卷有美》。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