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报刊集萃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报刊集萃
三级军士长罗万军为何让将军“刮目相看”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19-05-06 09:39:00 阅读:

这个坚守戈壁19年的三级军士长罗万军

为何让将军“刮目相看”


风沙扑面,几株骆驼草迎风挺立;天线飞旋,雷达电波延伸在戈壁深处。


【罗氏传媒】转中国空军网讯: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三级军士长、雷达操纵员罗万军所在的“沙漠孤岛”雷达站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自然环境恶劣,常年担负24小时的边境空情警戒。坚守19年,老罗用勤学苦练的意志练成巧织雷达天网的“快手”,在方寸荧屏间书写着一名老兵的战斗情怀。

守边在戈壁,奔走在战场。有人问时间去哪儿了,罗万军把时间都给了部队。他就像一棵胡杨,与雷达相伴,挺立在西北边陲,瞭望着祖国的天空。

“环境愈是艰苦,愈是磨练人。”

初冬时节,一场空军竞赛性考核正在戈壁腹地进行。

方寸荧屏,罗万军双目凝视,与众多“敌”机过招。战斗胶着中,一架“敌”机正贴着祁连山脉,向己方低空突进。屏幕上,目标突然间消失。若是新手,此时很可能乱了方寸,但罗万军表情波澜不惊,认定对手是借山体作掩护,利用雷达盲区规避前行。迅即一套“组合拳”打出,将“敌”机死死锁定在“网”中。

罗万军检查装备状态。


“手快更要脑子灵活,苦练的功夫都在台下。”同是操纵员的二级军士长李建光,与罗万军相处14年,他深知罗万军光鲜的背后付出了多少。

19年前,西北戈壁的雷达站信息沟通不便,常年靠邮局获取对外界的认知。罗万军却没有因为环境的艰苦,放弃对知识的渴望。

一年冬季,他参加原南京政治学院法律专业自学考试。临近考试却正值雷达站参演某红蓝对抗演习任务,作为连队的“1号班”,罗万军每天铆在雷达屏幕前12小时,夜里还要挑灯学习。

那年冬天格外寒冷,屋内墙面结出冰晶,被子冰冷地像铁皮一样,但罗万军却每天与灯光相伴,坚持到深夜。

认真检修装备。


战友李荣耀回忆:“老罗平日为人随和,犟脾气全都使在了工作和学习上。”就是那年,他深夜握着笔杆的手生了冻疮,肿得像馒头一样。早上穿衣服,不小心勒到手背时,疼得他牙齿相碰。

指导员想将他从“1号班”的岗位上换下来,没想到他还犯了倔脾气:“轻伤不下火线,我没有因为学习耽误空情质量,不能就这么‘下岗’。”

“读书改变了我的成长轨迹,给我后来摸索预警前沿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现成为重大演训任务中“金牌操纵员”的罗万军感慨。指导员送给他的 “小霸王”学习机现在还留着,插拔式的学习卡至今还保留了不少。

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罗万军19年坚守戈壁,19年苦学精钻雷达操纵专业。2004年7月,他在当时军区空军组织的雷达兵机动比武竞赛中担负雷达技师的角色,一举带领团队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精心调试装备性能。

“外行”夺冠,在领导看来,罗万军更具备做一名优秀雷达技师的潜质,也更适合成长进步。但罗万军就是不愿离开雷达操纵员岗位。

“操纵员干出了感情,我越是往深里钻,越是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 他3次面临改行,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图舒坦,不是图有个好出路,而是想在操纵员这个岗位上将装备的性能机理再摸透一些。

环境愈是艰苦,愈是磨练人。2012年,罗万军被评为首届“空军百名优秀雷达操纵员”,并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2017年再度获得“空军百名优秀雷达操纵员”殊荣。

“兵虽小,过了河也能派上大用场!”

战斗力的探索不在职位高低、岗位区别,而在于求索之心。

某次新程式雷达检飞,屏幕上出现一批异常空情,求证驻地雷达站都没能获取信息。兵工厂专家跳过录取,继续调试雷达性能。

罗万军这下可急了眼,“雷达检飞虽然不担负保障任务,但这也是论证新雷达性能的一批数据啊!”几波专业知识辩论的“过招”后,专家拗不过这个老兵,同意录取。

“千里眼”坚守大漠。

果然,那批情况录取完不到一个小时,上级指挥所打来电话,他们发现的不明飞行物竟是附近某基地“迷失”的无人机。一名老兵的“较真”,给引导这架无人机提供了可靠参考。

“实战无止境,越探索,越觉使命光荣。”罗万军身经百炼后感慨,“普通一兵也是未来战场的重要棋子,小步子影响大局势。”

翌年,该旅列装某新型雷达,罗万军参与新装备研究。厚厚的一摞资料,满纸的电路图、公式表和数据,只有中学文化水平的罗万军用笨办法,先背记,再理解,不懂就问,一个月下来,笔记就做了两大本。

眼睛里永远有敌人。

这段经历,让罗万军对装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触摸到研究装备、创新战法的门道。从这以后,他经常列席旅里的战勤会议,同时也成为频繁登台的“授课达人”。

“兵虽小,过了河也能派上大用场!”政委宋兵这样评价老罗。

翻开罗万军的履历笔者看到,这个荣誉等身的老兵仅仅拥有初中文化,但一本本证书、一枚枚奖章,却记录着他在艰苦环境立志成才的故事。

那一年,一位将军到边境雷达站检查,恰好碰到罗万军正在雷达方舱里学习。将军轻轻走近,翻开笔记本,发现里边密密麻麻写满了外军飞机的性能参数。

阵地旁的夕阳。

将军向他提出了刁钻的技术问题,罗万军对答如流,还提出了独到见解。这令将军刮目相看,不禁发出感慨:“没有想到啊,在这片戈壁滩上,还有这样一个战士能和我对话,展开一场思想的交锋!”

罗万军并不满足于当一名普通的操纵员,他还潜心研究雷达维修保养,摸索出“看、听、摸、闻、测”检修“五步法”,总结的辨识低慢小目标7种方法被上级推广,成为名副其实的战场“多面手”。

“不到边关想边关,不见雷达想雷达。”

出生在“雾都”重庆,成长在大漠戈壁。罗万军一路走来,脚印落在了西北边陲的沙土上,心也与边关紧紧联系在一起。

2009年4月,正值“红剑”演习期间,远方传来讯息,爷爷忽然病逝。彼时,罗万军正坐在雷达方舱内密切注视着空情。

在路上。

指导员刘小军看着眼眶湿红的罗万军,心生不忍。那时,连队雷达操纵“1号班”就剩他一人,任务又比较重要,罗万军拽着头发陷入沉思:“任务还剩最后一个演习日,现在回家为时已晚,先将任务保障圆满。”

家人在泪水哽咽中挂掉电话,罗万军却咬紧牙关走上岗位。演习结束后,雷达站因空情保障质量优秀,被团里表扬。而“功臣”罗万军则匆匆赶回老家,跪在爷爷的坟前泪眼婆娑。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深处。”罗万军亲密的战友母贤波感慨,坚守在“沙漠孤岛”的这群空军雷达兵,几乎人人都离家千万里,但风沙不曾磨掉他们的从军梦想,反而是戈壁粗犷的气质更显他们戍边的情怀。

指尖上的舞者。

一次野外驻训,夜间开展机动训练,罗万军在雷达撤收时听到了轻微的叮当声响。回到帐篷后,罗万军越想越不放心,打着手电,顶着刺骨寒风,一寸一寸把雷达阵地上摸了两遍,没有发现到底掉落了什么东西。躺到床上,他辗转难眠,执拗地再一次在黑夜中匍匐于阵地上,脱掉手套仔细摸索。麻木的双手被碎石划破,流出的鲜血又被寒风冻结。

一个多小时后,他硬是在石头缝里找到了2个波导盖和1个哈弗夹,预防了雷达因缺少零件而发生故障的隐患,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是不到边关想边关,不见雷达想雷达。”妻子黄淑华说这句话时,湿了眼眶。

小小操纵员连着司令员。

2016年仲夏,罗万军回重庆休假探家。在干燥戈壁中待惯的他,难适湿热的气候,身上出满了湿疹,多次就医都未好转。而当他休假结束回到雷达站,吹着风沙,操作着雷达,湿疹不知不觉中却已痊愈。

2009年春节,连队值班力量薄弱,罗万军再次因为任务原因,休假途中赶回雷达站。事不赶巧,出生两个月的女儿浩文,在腊月三十那天夜里突发42.3度高烧。家人将孩子送到医院已是凌晨两点多,远在边疆的罗万军却只能在电话中听到小孩的哭声。

那天夜里,雷达站正在保障民航航线,屏幕上的航迹点悄然移动,数架民航班机载着返乡的旅客飞行在大漠上空。他们或许正在飞机上手捧咖啡读书看报,或许正在畅想与家人团聚的幸福画面……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在机翼下的沙漠里,罗万军和战友正在为国坚守。

“他是老兵,也是小孩,雷达就是他日思夜想的象牙塔。”黄淑华了解罗万军的执拗脾气,同时也“护”着他的从军梦想。



       图片拍摄:彭文敬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