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加入声讨罗某某的大合唱
小学教师罗某某因为阻挡高铁列车关门,正在网络上被群起而攻之。可以说是群情汹涌,大家都发出了怒吼,说她没有素质、没有公德、没有法律意识。她已经被淹没在人民群众同仇敌忾的汪洋大海中。她所在的学校也免去了她的教导处副主任,因为太丢人了,不配教书育人这样高尚的职业。可是据说她死不认错,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这又进一步激起了民愤,声讨声浪一波大过一波。
尽管大家都显得非常有正义感的样子,但是我不想加入抨击罗某某的这个大合唱当中。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想想,你说到罗某某素质不高、不懂规矩。那你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经常随地吐痰,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吞云吐雾,有没有经常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排队,乱停乱放机动车,走紧急车道?养狗的时候,你有没有完全按照规矩来,电梯里有没有给狗戴嘴套,有没有牵着,有没有打狂犬病疫苗,有没有不让它到草地上撒欢儿?
我想做到以上这些事情的人寥寥无几。我敢说,在中国城市养狗的大军中,像北京就有一两百万条狗,没有任何一个人完全遵守了关于养狗的规定。这个素质又比罗某某强在哪里呢?
说到正义感,如果火车晚开十分钟,罗某某的这个事情就是让高铁晚走了几分钟,如果火车无缘无故就晚开十分钟,比如说由于列车工作人员的失误,那你声讨不声讨这个火车?
如果飞机误点半小时,你声不声讨航空公司?如果银行晚开门五分钟,你声不声讨银行?
如果你去机关办事儿,他就是不给你办,就是让你白跑一趟,这时候你愤怒不愤怒?
如果执法人员肆意妄为,知法犯法,你敢不敢挺身而出、主持正义?
如果你单位领导给你小鞋穿,任人唯亲,如果同事溜须拍马,助纣为虐,你是否敢怒敢言?
我想在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选择沉默。
说到底,大家对罗某某感到愤怒,是因为罗某某的事情离大家太远,跟大家没什么关系,无关大家的痛痒。喊出来呢,还显得自己有正义感似的。也许更重要的是,谴责罗某某自己是安全的。
大家对罗某某的指责都是对的,但是,你得保持逻辑的一贯性,如果只是谴责罗某某,而对更不公正的事,漠然处之。这不是真正的正义感,真正的正义感、真正的高素质是从自己做起,做得好,然后对于不公平的事情,特别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敢于发声。这才是真正的有正义感啊,这样的社会才是正义和谐的社会。
对女教师高铁扒门事件不必过度解读
作者:李跃
日前,一女子为“等老公”用身体强行阻挠高铁关门开车事件被刷屏。据调查,该女子为合肥市某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罗某。罗某被警方罚款2000元,并已被停职,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罗某向公众表示诚恳道歉,希望得到原谅。
但在社交媒体上,由此而产生的天量口水仍在四处漫溢。一拨人认为此事可以告一段落,另一拨人则认为这处罚太轻,当事人难以为人师表,必须开除。还有人建议,应当将其列入禁坐高铁的“黑名单”——近些年来,一些社会公共事件往往容易引发论战,造成人群观念撕裂,这一事件算是一种新的例证。
诚如人民日报的署名评论所说,规则的刚性需要全社会共同捍卫。这位挡高铁的女教师犯的一个致命的常识性错误,就是把私人领域、简单环境的“差不多”法则运用到公共空间。经济学上有一个剧场效应概念,大意是说,如果剧院突然着火了,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每个人都选择快速奔跑出去,会导致大家拥堵在大门口,形成集体性的悲剧。所以,遵守规则与秩序,才能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但这并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陷入泛道德逻辑的泥淖之中。认为一个人竟然能做出阻挡高铁的举动,肯定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这就是泛道德逻辑。这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所形成的道德绑架,细究之下是很可怕的。有人将其上升到师德建设层面,但在我看来,虽然当事人的举动确实有违教师形象,这种身份与言行的巨大落差,也是该事件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但说到底,还原到具体事发现场,它其实更多地与一个人的冲动、无知有关,无限拔高到师德高度,有误伤的危险。
应该看到,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平凡的人,都有在某个时候冲动、犯错的可能,并且必须为这样的冲动与犯错买单。即以这位女教师为例,她已经为她的鲁蛮无知付出了不轻的代价,并且,以自己的“现身说法”,证明了遵守规则是何等重要。这个时候,继续对她进行舆论审判,乃至于人肉其个人信息,以正义的名义侵犯他人的权利与尊严,这不是另外一种冲动与无知吗?
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初发生在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老虎咬人事件。一游客违规进入虎舍被咬死,咬人老虎也随后被击毙。这起事件当时同样引起了朋友圈的撕裂,一些人在同情老虎之余,称死者“智障”、“活该”、“不作不死”……这样的声音让我感到了一种深切的悲凉。
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瞰死者,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规则的热爱、对违规行为的痛恨,但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侮辱性言论对死者家属是一种怎样的伤害。无论如何,人家已经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哀其不幸才是正常的情感。这种“活该”腔调下难以理喻的逻辑与心理,让人隔着电脑或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背后的人性的冰冷。
是的,规则对我们来说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但是,对一个人与权利无关的偶发性的违规行为,没有必要过于解读、无限拔高,更重要的是,一个违规者哪怕是一个违法者,仍然享有作为“人”的权利与尊严,这恐怕是一种更需要遵循的“规则”与律令。(来源:凤凰评论)
(编者:也许她同个别乘飞机开舱门的旅客一样,首次还没有重视客运具体规矩,交通主管部门在安全宣传方面也存在漏洞,候车室应该多这方面的警示标语;另外,车站检票处也要分担责任,时间来不及时检票处应该不予放行,既然检票进入了,旅客就应该有持票登车的权利!同时不要以某一时一事失误去否定一个人的全部历史!)
相关链接:
(编辑:罗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