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四维家族
文化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四维家族 > 文化研究
同宗名儒与柏林
作者:罗小宝  更新时间:2019-04-24 18:09:47 阅读:

同宗名儒与柏林


1、罗从彦曾在柏林传播理学

        罗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宋熙宁五年(1072)生于福建南平,殁于绍兴五年(1135),享年64岁,卒谥文质。从彦公出生于北宋神宗时代,自幼颖悟,个为言语文字之学,长大后坚苦刻励,笃音求道。早年师从本县(南平)的吴仪,在邻近的将乐县见到时任尚山县令的杨时,即与杨时研易全乾(天卦)九四爻,杨熟察之喜日:“惟从彦可与之言道,弟子干余人无及得从彦者。”从彦公见杨时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则“惊汗夹背”日:“不是几枉过一生矣”。杨时见从彦公才华横溢,深恐耽误从彦的前程,对从彦公说:“伊川说甚善。”(指家住河南洛阳附近伊川县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于是变卖家产,掮粮徒步往洛阳见程,向其讨教。但两程不外龟山之说,于是从彦公在伊川处未及久留遂返乡。 其后,从彦公著《问答》,在余杭一带流传甚广。致和二年(1112),从彦41岁时师从杨时于龟山(福建省将乐县山名),学成后即筑室山中,倡道东南,绝意仕进。前往求学者众多,其中有名望的有朱松(朱熹之父)、李侗。后来李侗又作了朱熹的老师。程、罗、李、朱成为闻名后世的四大名儒。从彦公既作过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颐的学生,又是杨时的首传弟子;既是朱熹之父朱松的老师,又是朱嘉之师李侗的老师。朱熹成名之后,曾给予从彦公极高的评价:“罗先生严毅清苦殊叫畏。"士元潜思力行.,任重诣远,惟仲素一人而已。”李侗师从从彦公时,从彦公年45岁,他在讲学之余著书立说,53岁时作《韦帝》,55岁时著名的《遵尧录》

        写成,共8卷约4万字。对自宋太祖以来的10几位君臣治理朝政的政见要旨和得失,一一加以评论,开提出自己对治国兴邦的见解。本拟献于朝廷,他的这一愿望直到他去世后的嘉定年间才得以实现。61岁时以特科授广东南府博罗县主簿之职,并受郡守周信之命领袖诸生.从彦公虽任主薄,而倡道之志不变,人罗浮山(广东省增城,博罗,河源县之间心一座山名)澄心静坐,穷天地万物之理及古今事变之归,超外店得,前往求学者甚众。

        据沙县志,从彦公卒于官,其子敦叙早殁,虽举丧不得归出里。数年后,在惠州作判官的族人罗友遣人持护以归,刚人福建培内的汀州郡即遇草寇打劫,只得暂存汀州郡之开元寺,从彦公之书稿衣物尽皆失落。又逾数年,才由李侗将其护送回乡,安葬于南平罗源里之黄祭坑原母夫人墓侧(一说葬于府君墓侧)。安葬时李侗题“豫章罗先生慕志铭”宁宗嘉定六年(1213)新任郡守刘允济闻从彦公名实,着力察访搜寻,得《遵尧录》全书,遂缴进朝廷,乞赐溢。又于荆榛之中寻得从彦公之墓,重新修葺,命教授方大琮率领诸生致祭,又划给官田计大米12石1斗6升,其中6石给学府以为祀事,余给守真青每岁寒食。 淳祐七年(1247)闽宪杨栋奏请赐谥文质。

        从彦公的主要著作有《遵尧录》8卷、《春秋毛诗语解》《春秋指归》《中庸说》、《集二程杨龟山语录》1卷,杂著2卷、诗1卷附录3卷,外集1卷。大部收人《钦定四库全书》别集三第1135册第641页至781页之《豫章文集》,以及黄百家撰辑之《宋元学案)木刻版之三十九“豫章学案”。 据元代进士曹道振《罗豫章先生文诗后序>云:“先生著作最多,兵火之余仅存十一于千百,所共见者郡人许源所刊遗稿五卷而已,为道振搜集。 兹品人吴绍宗处又得十三卷,附录三卷,外集一卷,年谱一卷,凡十八卷。”

        《宋史>、《宋元学案》、《江西通志》、《钦定四库全书》、《南平县志》、《博罗县志》中均有从彦公的传记,此外,《四库全书大辞典》、《明史人名索引》、《辞源》、《辞海》中均有记述。

        从彦公祖籍豫章柏林,属遵生世系如下:遵生一昊一智友一诚中一景哲一官奉一元郎一世推一志为一尹宁一怀洛一汉卫一宏广一邵筠一周文一矩一吏伯一肄禄一熙载一庆矩一觉戌一安中一文弼一世南一神继一从彦。 据《宋元学案》及《四库全书》之《豫章文集年谱》皆云从彦公于崇宁初(1102)30岁时见龟山先生于将乐县,龟山先生云“伊川说甚善”,故从彦公即赴洛阳向伊川先生求教,见伊川所论与龟山无异即返,而从彦公正式师从龟山先生的时间却在11年以后的政和二年(1113)。这中间的11年从彦公的行止却无记载。 但在《谢志旧案》中却有记载,此期间,“从彦公回到祖籍南昌居于罗家” 这个罗家又成为历史研究家们的“迷”,解开这个“迷”的,是柏林罗氏大成谱。在柏林大成族谱中记有从彦公在不惑之年逗留柏林讲学,讲学之处称“庆源堂”,由柏林罗清所建,“与闽族仲素讲学”并且与罗清共同建了“邀月台”,建在“罚挞台”右。由干从彦公祖籍豫章柏林罗,故士林尊称其为“豫章先生”所以《谢志旧案》谓从彦公系南昌人;《江西历代人物辞典》和《江西编著人物传略》、都把他列为江西南昌人。


2、罗钦顺的远祖是企生公

        罗钦顺,字允升,自号整庵,泰和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卒于明世示嘉靖二十六年(1547),享年83岁。 卒后赠太子太保,谥“文庄”。罗钦顺生活在明代中叶,弘治六年(1493)进士及第(第三名,即探花)。 授编修,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那时朝廷宦官刘瑾擅权,正直的人经常遭受迫害,钦顺公曾一度削职为民,直到刘瑾被诛以后,才恢复职务,任南京太常少卿,不久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后晋升为吏部佐侍郎。世宗即位后,迁南京吏部尚书(正二品),省亲乞归。改礼部尚书,会居忧。起礼部尚书,辞而不拜,又改吏部尚书,又辞不就任。钦顺严于职守,勤于政事,受到皇帝的赏识和百姓的爱戴,却遭到骤贵张璁、桂萼忌恨。这些人政治上培植私党,排斥异己,正直的人一概不用。钦顺感到同他们在朝廷做官是件耻辱的事,便辞官回乡。从此,他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专心研究“格物致知”的学说。他认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是世界的本源,天地万物都由气所化生.“理”是“气”运动变化的一定条理秩序。反对朱熹的“理与气是二物”和王阳明的“天地万物皆吾心之变化”的观点。 在为学方法上,他主张“学者之事,则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废一不可。”钦顺公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中国古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明中别,他是和王阳明分庭抗礼的大学者,他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钦顺公性格恬静儒雅,为人正直、淳厚,人品非常高尚.有学者夸赞他为"精金美玉”。学者之所以如此厚赞钦顺公.不仅在其行清正廉洁,更主要在其不趋炎附势,不巴结权贵的狂狷正气。钦顺公对自己严操守,对子女同样要求严格,很注重他们品格的培养。 他的哲学著作有《困知记》2卷,《续记》2您,附录一卷,收人《四库全书》子部儒家类。 文学著作有《整庵存稿》二十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据钦颜公家谱载,泰和罗氏最初的祖先名罗询,宋代绍兴年间来泰和做官(主簿),后即定居于此。起初住在泰和城东北一个叫“阙城”的地方,三世之后传至罗子圭(伯玉),他曾举嘉定“解试”子圭有二子:经甫、和甫。经甫是钦顺的族祖罗仲深之高祖, 和甫则成为钦顺公自己的远祖,其世系是:和甫一大观(迁至泰和乡上横里西冈)一君质一元享—以直一罗宁一芳洲—罗泽。罗泽是钦顺公的祖父,官齡县(今安徽夥县)儒学训导,赠通义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生有三子二女,长子罗用俊,即钦顺公之父。用俊公生于正统二年(1437),字舜臣,别号栗斋,又号西冈退叟:史称他“自幼颖敏有志操”,早年随父寄旅黟县,“潜心问学,未曾出户庭”。天顺三年(1459)举于乡,第二年会试礼部,中乙榜。曾仕安庆教授,南京国子学正、国子助教、翰林院编修文林郎、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左通证等。病故于嘉靖二年(1523),享年 87岁。《泰和县志》称老先生:“身先表士,教立行尊”。罗询为珠传三十九孙罗承朝之后,承朝公属企生——有主——仪和公派,远祖亦来自柏林。


3、狀元罗伦曾赴柏林祭祖

        罗伦,学者称一峰先生,永丰县人。生于明宣德六年(1431),卒于成化十四年(1478),享年47岁。罗伦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但他贫而好学,常常—边砍柴,一边读书,通过长期的刻苦自学,学识渊博。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化二年(1466),他在考完了会试之后,又参加殿试。殿试策问皇帝如何治理天下,他下笔洋洋万言,文章一气呵成,一字不改,直斥社会时弊,字里行间又体现他忠贞爱国,体恤民情的思想,深得赞赏,擢进士第一(状元)。罗伦不仅刚强、正直,严于律己,见义勇为,克己济贫,视富贵名利若浮云,而且自幼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谦让温和,孝仁恭敬。在他所作《丰岭罗氏族谱序》中,对仁义孝爱作了深刻的阐述,发人深省。现将该“序”录于后:

        仁其所不当仁,义其所不当义,无适而非仁义也。 有所不当乎?齐堂过牛,而不忍仁,所不当仁也。夏乘贡金,而不信义,所不当义也。 仁所当仁,义所当义,可得闻乎?

        仁莫大于爱亲。爱杀者,必尊租。义莫大于爱兄。爱兄者,必敬宗,斯斯道也,孝子慈孙,不用其心,恶(何)乎用其心?老子用其心干斯也,蔬水不知食之淡,衣纲不知衣之恶(何),井朴不知居之陋。日月迈,血气衰,不知老之至。

        凡祖之所出,宗之所别,无所不用其爱且敬焉。合敬同爱,不思以继之,敬爱止于吾身矣,为之法焉。缌麻无服之亲,同爨也,谓之义聚;分井以给之,谓之义田。储蓄以备其急也,谓之义庄,列屋以居之,谓之义宅;群族人之子弟,廪而教之,谓之义学;敛棺衾葬之于族也,谓之义冢。 合而名之,若江州之陈,浦江之郑,谓之义门。无所往而不为义,仁在其中矣,是道也,岂特吾罗氏之所当知哉!天下之保姓受氏者,皆所当知也。

        罗有三:祝融后,国于罗,楚灭罗,子孙散居楚、蜀。汉惠帝时,(罗)珠为大农令,自长沙迁豫章,后以豫章为望。甘罗仕秦,秦亡,去日姓罗。罗鬼,罗外夷也,人中国,因氏罗。罗望豫章者,非出于彼也,明矣。

        丰岭罗氏,亦出豫章,其先自泰和徙也,居斯土也,其十有七世矣。宋季辉卿者,官来安路通判,世累资富,敦厚而向儒术。三十牛前,伦与峻极同学郡庠,成化乙未,伦来金牛洞,峻极及父季杰,开正密堂以居,来学不辟焉,以崇义也。扩是心而充之,义无不可为矣。浦江之郑,江州之陈,亦义也。彼以门阀大其族者,恶(何)知所谓礼义乎?

        注:罗伦出仕后,在任翰林院修撰期间曾赴柏林祭祖,并为柏林“报本堂”挥毫写下了一首被后世流传的诗扁(见《赞颂诗》)。

柏林祠赞

明•罗伦

豫章乔木见闻名,汉柏吾祠系古从;  固蒂深根来自晋,知支万派总同宗。 

一门忠孝垂前史,石室诗书裕后昆;  祖孝洋洋如在上,令人型景早家风。 

祠柏参天几百秋,玉枝连理翠悠悠;  珊瑚锦缀兼红绿,风雨光腾射斗牛。 

鸟鹊不巢惊地腾,虬龙透影历年周;  虚心苦衬承甘露,实结花开各自头。

        注:罗伦,字彝正,号一峰,永丰县人,明状元,理学家。珠传 •瑭卞46世孙,企系。入仕后,多次到柏林祭祖。

4、罗汝芳曾与柏林罗文溥公共商谱事

        罗汝芳,字惟德,号近溪。 明正德十年(1515),生于江西南城县泗石溪,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写年74岁。 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他不以才白傲,而是夯实做学问的基本功,手青时候起,就在豕乡寻师问友“周旋四方者十年,学既通,乃赴廷试。 嘉靖三十二年(1553)讲士,初任太湖令,用德化民,政儿无论;陛升刑部主事,学益进:出守宁国,觉民性灵;再守东昌,三月大治;万历五年(1577)陛升云南副使,左参政,总理二司,筑昆明湖,开金计、银计二沟,历楚雄大理、徵江、石屏、永昌等处,堑城濠、省徭役、设桥梁,政多奇绩,空暇时则召同志讲学,信从益众。张居正掌握朝廷大权之后,素知罗汝芳有大才,调其进京,是想询问他的治国方略,而他的学徒却留他在集广寺论学,后见了张居正又答非所问,引起张居正的不满,从此怀恨在心。在云南副使任上不久人京贺万寿,礼成,出城回滇,于城外广慧寺集同志为会讲学,张居正指使他人对他进行弹劾,指责他“摇撼朝廷,爽乱名实”,迫使罗汝芳不得不辞官职.弃官后回到老家筑“从姑山房”,专门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这时,罗汝芳已经63岁了。以后,他遍游各地,还曾乘舟下南昌,从鄱附湖至玉山,人两浙,过嘉兴等地。他讲学的对象不局限于士大夫防层,农人,樵夫,陶瓷手工工人等,不分男女,不论贫富,都可以叮他讲学,因而影响很大,对当时的思想发之展、王学左派的传播起很大作用。 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13岁时就拜罗汝芳为老师,罗汝芳的学说、为人,对汤显祖后来不畏权贵的叛逆性格时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罗汝芳为人王直,见义勇为尊敬师长,突出印例子体现在他对老师颜山农身上,颜山农放言得罪厚乡首”被捕入狱,南刑曹业欲置之死地。罗汝芳得知,不惜变卖家业,多方营救,并以件命担保,使颜山农遇赦得以生全。因颜家贫,罗汝芳就把颜接冋自己的家供养,,罗汝芳对老师十分尊敬爱护,不离左右,一茗一果,都要先送老师食用。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总是说,老师如父母,吾师非汝辈所能事也。”

        罗汝芳学识渊博,一生中著述很多,多为讲学所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说放诞自如,敢为高论,著述最易成编,多至四五十种…..多散佚。”其中《孝经宗旨》一卷、《识仁编》二卷等,分别存目于《四库全书》的经部孝经类、史部政书类、子部杂家类。另外 还有(近溪子文集》五卷,是他的曾孙罗万先刊印的文学作品集,存目于《四库全书》的集部別集类。《明史》艺文志(四)载有其(近溪集》十二卷、《诗集》二卷。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以山水诗为主,风格清峻,意境深远感人。如《游紫霄观步同年李忘记庵韵》,紫霄深处九回溪,溪上岩峦北斗齐。龙隐碧潭花气合,鹤巢苍树野烟迷。春光爱客晴偏媚,山鸟窥人暖自啼。路迥不妨乘夜人,西床云满足幽栖。”写景生动,景秀情益,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罗汝芳的著述并未全部收人《四库全书》。2006年末,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 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的《罗汝芳集》(上下两册),把他目前保存 的著作,共有18种,重新校核,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了。

        罗汝芳崇宗敬祖,敦宗睦族意识很强,曾写过一篇《豫章罗氏谱序》,髙度赞扬了柏林谱。他在谱序中说:“余族在盱江,支派茂衍,自德称公而下折居各邑者十余处,子孙以千计,雍睦往来,恒绎绎如也。但观各所藏谱牒系,皆自侍御德称公,欲溯而考之,无从也,岁甲子先大夫前峰公乃始获见南昌柏休族中旧谱,则今会修之所宗者,其世远,其纪详、其远近众寡明而不紊。先大夫喜动颜色,遂编约吾盱各族所系支派,付柏编摩锓梓,于是自南昌以及各郡、为族凡若干,自始祖怀汉(珠)公以至今日,为世凡若干。不惟則代功德奕不磨,而吾后人酌水求源,荫木思本,所以培且溶之,以绵亘重光,使族弗替,又宁不勃然有兴也乎!是则兹谱会修 之益之所以为大,而先大夫欣欣属望之深意也。某不肖,谨述而诵之,且期兴吾宗族长幼世勉焉。”(《罗汝芳集》下,460页)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与柏林罗文溥(字以时,号斗山),预面相见,并定下我豫章罗氏新派衍40字。罗汝芳世系简表如下:

        遵生(珠系17世)——袍,字德称(珠系32世)一珏—芬—孟实—省连—有仁—七九—文—世贞—时英—震—森—伯恭—贵轩—子吉—彬卿—太五—允和—克己—思忠—廷—崇纲—汝芳

        见《柏林罗氏重修大成族谱》、《罗汝芳集》879页




        (资料:罗小宝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