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四维家族
文化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四维家族 > 文化研究
罗贯中籍贯之谜
作者:  更新时间:2023-11-22 15:44:29 阅读:

罗贯中籍贯之谜

     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罗贯中的名字出现在两部著作上,可见他绝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但是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一直以来却颇有争议,有山西太原说、山东东平说、江苏淮安说,浙江临安说、江西吉安说,甚至还有浙江慈溪说。总之,由于历史记录并不丰富,使罗贯中的籍贯一直让人争论不休。

        其实,这种争论并不奇怪,尤其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类似的争议并不少见。拉个名人为地方文化增添一点色彩,多出一点名气,这也是一种习惯的做法,更何况罗贯中还是一位重量级的文学大家。

        各种新资料被不断地发现,有说罗贯中的籍贯是山东东平人。这一点,在袁世硕的《罗贯中原籍东平考及其连环效应》(见《文史知识》2022年11期)一文中讲得尤为明确。

  罗贯中渊源还得从他的家庭背景说起。罗贯中有兄弟两人,长兄罗拱,弟弟罗本(即罗贯中)。父亲是一个从事丝绸经营的商人,大概是因为杭嘉湖及苏常锡一带是丝绸的主要产地,所以父亲长期奔波于南北之间。为了经营上的方便,就打算在杭州定居。时隔不久,又将大儿子罗拱(字彦威)也带到了杭州。父亲的本意是让罗拱跟在身边,学习经商,但罗拱对经商没有兴趣。听说慈溪有一家宝峰书院,主讲老师名叫赵偕,是远近闻名的大儒,在征得父亲同意后,便来到宝峰书院读书。

  宝峰书院在当时之所以名重一时,除了赵偕自身的学问修为外,更重要的是这位主讲者还是赵宋王朝的后裔。原来,赵偕的先祖赵弘殷就是在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而赵偕的嫡祖赵匡美则是赵匡胤的四弟。宋代有较为严格的避讳制,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赵匡美改名为赵光美。后来,赵匡胤病逝,由其弟赵光义即位,赵光美又改名赵廷美。虽说是赵家的正宗后裔,但赵廷美却是一个玩世不恭之人,且颇有野心,不久便被贬黜出京。赵廷美的后人虽然都有一定封号,但在时人眼中总是一个反面形象,尤其是在后来那些与包拯有关的小说和评书中,那个一心想要谋取皇位的襄阳王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正是因为有了前辈们勾心斗角的争斗所带来的教训,所以从赵偕的祖父赵与筹开始,就不再留恋爵位,而是潜心钻研学问。赵与筹所拜的名师是浙东学派的创始人、慈溪大儒杨简。因杨简倡导人心本善、人心即道等心学伦理,故被后人称为慈湖先生。在祖父的影响下,赵偕也走上了一条求取学问之路。

  在当时的慈溪县城西门外,有一座大宝山,赵偕见此山虽然不高,但风景奇丽,便在山上隐居,后又开馆授学,被称为宝峰书院,而赵偕也被人称为宝峰先生,他的一些著作也叫做《赵宝峰文集》。在入室的学子中,较为著名的有《琵琶记》的作者高明(字则诚,温州瑞安人),当时的慈溪县尹陈麟(字文昭,温州人),前慈溪县令李善(山东东平人),慈溪本籍学子有向寿、李恒、王约等不下几十人。《赵宝峰文集》的最早整理者是赵偕的后裔、明嘉靖年间的工部尚书赵文华,在二卷正文之后有附录一卷,题为《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且有致祭者的名字,罗贯中即是其中之一。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认定罗贯中是赵偕的门生,虽然他在慈溪待了几年现在还无法确定。但其父辈在江浙一带生活史有记载。

  关于罗贯中的行状,目前还有多种说法。在学术界较为认可的看法是他出生于山东东平府,原名罗本,字彦直,别号贯中,又号湖海散人,大约于1320—1330年间出生,14岁那年因母亲去世后来到杭州。作为经商的接班人,父亲原来是想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只可惜罗贯中根本无心经商,他曾在四明山隐居过一段时间,后在哥哥的引领下,也来到慈溪入宝峰书院,成为了赵偕的学生。在宝峰书院学习几年后,他闻听江苏大丰的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率领十八壮士起义,一心想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罗贯中离开慈溪,投奔到张士诚的麾下成为了一名幕府。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是缘于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阅尽天下的各类人物,这其中也包括了乱世中出现的那些“英雄”。然而,罗贯中在张士诚处的时间并不长,张士诚投降了元朝后,他就离开了。

  后来罗贯中到了杭州,经常去一些书场听书。当时的元朝统治已摇摇欲坠,罗贯中也已经看清了形势,于是开始杂剧的创作。他的第一个杂剧作品是《宋太祖龙凤风云会》,后来又相继创作了《忠义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作品。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1366年),他闻听赵宝峰去世,又从杭州来到慈溪,参加了赵宝峰的葬礼。

  《录鬼簿续编》是继钟嗣成的《录鬼簿》之后的增补。如果说《录鬼簿》是独辟蹊径地将戏剧人物记录推向了一个高峰,那么续编的作者则是在原有基础上更是不遗余力,将后来的七十余位戏剧作家网罗其中,而罗贯中就是其中之一。贾仲明记录的风格也基本上参照了《录鬼簿》的格式。贾仲明,山东淄博人,自号云水散人、云水翁。虽然贾仲明的年龄比罗贯中小一些,但两人早已相识。在《录鬼簿续编》中,有罗贯中小传一篇,记录了他们之间的两次交往,其中的后一次是在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因这一年是甲辰年,故被称之为“甲辰复会”,而当时罗贯中应该在杭州。贾仲明之所以将罗贯中记入《录鬼簿续编》,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两人相识,而是因为罗贯中编写了几出杂剧,贾仲明认为有资格记入他的专著中。《录鬼簿续编》现存于宁波天一阁,据说还是海内孤本,实在弥足珍贵。

  罗贯中与慈溪的关系不仅仅在于他是赵偕的学生,而且还对慈溪的县尹陈文昭情有独钟,这一点,在《水浒传》中就有突出表现。陈文昭也是赵偕的学生,在慈溪担任县尹时曾请赵偕主持操练民团,以保一方平安,所以在民间声誉颇佳。也正是这一原因,他与罗贯中有过交结,两人彼此比较熟悉。所以在撰写《水浒传》时,罗贯中别出心裁地将陈文昭这一人物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放到了东平府尹位置上。在《水浒传》第二十七回中,罗贯中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且说府尹陈文昭听得报来,随即升厅。那官人平生正直,禀性贤明。幼曾雪案攻书,长向金銮对策。户口增,钱粮办,黎民称德满街衢;词讼减,盗贼休,父老赞歌喧市井。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德政胜龚黄。”对于一个官员有如此赞美之词,在整部《水浒传》中可谓是绝无仅有。要知道,全部《水浒传》一百二十回,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所揭露的是农民反抗压迫、反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所以在罗贯中笔下的官员,几乎都是欺压百姓、为富不仁之辈,唯有陈文昭一人例外。这不仅仅说明罗贯中与陈文昭相当熟悉,对陈文昭的所作所为表示赞赏,也可以看出他们同为赵偕的学生友谊之深,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反映出罗贯中对于慈溪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留恋。

       元代慈城学者赵偕在大宝山麓创设宝峰书院。赵偕为宋宗室,号宝峰,他学宗杨简,入元不仕,隐居大宝山麓,设院授徒。今天在宝峰书院旧址,可见一块石碑,上镌“宝峰璅翠”。这是慈城著名书法家钱罕在1929年所题写的。

  赵偕的学生中有一个叫罗本。当代著名学者王利器和周楞伽研究认为,罗本就是罗贯中,曾移居慈城,拜赵宝峰为师,在宝峰书院学习心学。

  于是,有宁波本地学者认为,罗贯中在宝峰书院求学期间,了解到慈城流传的阚泽故事,其中就有说阚泽在火烧赤壁中当苦肉计信使。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就把这个故事写了进去,塑造了一个胆大如天、嘴利如剑的三国英雄形象。

相关链接:

淮安市淮安区修复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

罗贯中(江苏)?

罗贯中(浙江)?

罗贯中(山东)?

罗贯中山西)?

大文学家罗贯中的籍贯到底是哪里?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