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宗亲娱乐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宗亲娱乐
彭德怀“外甥”罗永佑
作者:罗氏传媒  更新时间:2022-01-10 11:30:08 阅读:

彭德怀“外甥”罗永佑

过草地时被留若尔盖,成藏族人上门女婿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的若尔盖县,有一个名为“元帅桥”的木质搂桥,之所以起名“元帅桥”,就是因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有9位都从这座桥上面走过。

彭德怀元帅带领红军路过这个桥时,还把自己的“外甥”罗永佑留在了此地。

在长征中散落的红星还有很多,若尔盖县党史办公室专门编纂了一本书《留下来的红军》,这本书里记载着20多位散落在草地边缘的红军,其中一位就是彭德怀元帅的“外甥”罗永佑。

罗永佑不仅留在了若尔盖,还成了藏族人的上门女婿,在这里扎根定居。

罗永佑为什么会留在若尔盖草地?

后来他又是如何生活的?

跟着舅舅彭德怀,扛起枪杆当红军

1931年,彭德怀带领红军在赣南开展活动,当时他的部队驻扎在江西南康县白马塘一带,军队指挥部设在一户老奶奶家。

老奶奶姓明,和彭德怀关系比较好,彭德怀很关心明奶奶。

那天,明奶奶的外孙子罗永佑不听话,被他的爷爷奶奶给打发到这里了。

平时,罗永佑很缠他的舅舅,一来到这里,就要找舅舅。

“姥姥,我舅舅呢,我要跟舅舅玩儿!”

刚一进门,罗永佑就冲着姥姥喊道。

这天罗永佑的舅舅出门去了,正好彭德怀在院子里,他们两个年龄相仿,姥姥就指着彭德怀对外孙罗永佑说:“这个也是你舅舅。”

罗永佑第一次见到了彭德怀,亲切友好,爽朗大方是他对彭德怀舅舅的第一印象。

“你也是我舅舅吗?”罗永佑仰着小脸问道。

“是吧,我也是你舅舅。”彭德怀一口应下,亲切的抚摸着小罗永佑的头。

从那以后,罗永佑就变成缠着彭德怀了,彭德怀去到哪,他就跟到哪,在后面一口一个“舅舅”的喊着。

彭德怀也很喜欢这个机灵又懂事的“外甥”,给他讲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大大丰富了罗永佑的内心世界,他觉得红军好厉害,内心里充满了对红军的崇拜。

“舅舅,我也要当红军,我要把敌人打跑!”说话时,小罗永佑一脸坚定,像个小大人的样子。

彭德怀很开心,他说:“永佑,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当红军。”

“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扛起枪去战斗了。”

彭德怀被逗笑了,一旁的明奶奶也说:“他舅舅,你就带上他吧,这小子机灵,让他出去锻炼锻炼,说不定能帮帮你呢。”

彭德怀轻轻的拍了拍罗永佑的肩膀说:“永佑,先在家里读书,读完书再来当红军好吗?”

罗永佑看着姥姥,然后点点头。

父亲把罗永佑送到私塾读了两年书,后来他激动的让爷爷带着他去找彭德怀,这时候,罗永佑已经16岁了,彭德怀就同意让罗永佑留下参加红军。

自此,罗永佑跟着“舅舅”彭德怀,成为红三军团的传令兵,勤务兵,开启了光辉的革命道路。

该死的冷枪,让他永远留在了草地

罗永佑加入红军的时候正是红军最艰苦的时候,他跟着舅舅彭德怀经历枪林弹雨,艰苦作战。

在1934年,中央苏区与敌人的战斗中,红军惨遭失利,被迫转移。

罗永佑跟着彭德怀的部队撤出广昌保卫战阵地,渡过于都河开始战略转移,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战斗无数,敌人布置了一道道封锁线,红军战士们克信丰、打仁化、攻宜章、渡潇水、血战湘江,用生命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解决了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那之后,红三军团在云南扎西整编,当时罗永佑在3营3连任排长。

红军过草地的时候,环境非常恶劣,缺衣少吃,粮食严重匮乏,罗永佑正是十七八需要营养的时候,这时被饿的头晕眼花,双腿都打不直。

彭德怀心疼一直跟着自己的这个“外甥”,他把自己的青稞炒面都给了罗永佑,鼓励他道:“永佑,好样的,继续坚持住,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去!”

罗永佑看着彭德怀坚毅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力量,他握住舅舅的手说:“舅舅,你放心,我一定可以坚持住!”

罗永佑又把青稞炒面分给了其他的战士们,在那样的环境中,战士们都以超于常人的毅力坚持着,特别是彭德怀,不仅自己要忍住饥饿和应对各种困难,还经常鼓励战士们,为战士们提供帮助。

不久之后,罗永佑所在的3连连长牺牲了,他任代理连长。

1935年8月底,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率领的红军全部走出草地,到达若尔盖草地的班佑,巴西地区。罗永佑也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9月5日,罗永佑奉命带领战士到离巴西较远的羊依寨收割青稞,谁知通过寨子时,左边的密林中突然一个冷枪打来,正好打中他的左腋下第三根肋骨,里面的肠子直接被打了出来,罗永佑当场昏倒,不省人事。

战士们同时朝四周举起枪,做好战斗准备,等了一会,什么动静也没有了,看到来人很可能就是冲着罗永佑来的。

战士们紧急将罗永佑抬到部队后方的简易治疗所里,彭德怀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看到浑身是血,一动不动的“外甥”,他心里心疼极了。

医生对罗永佑进行了救治,还好没有生命危险。听到这个消息,彭德怀长呼一口气,嘱咐其他人好好照顾他,这才离开。

晚上的时候,彭德怀又来了,看到罗永佑已经醒来,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他来到罗永佑床边,仔细查看了他的伤势,见已经治疗妥当,他放心下来。

“永佑啊,你就在此安心养伤,部队要继续赶路,等你伤好了来追赶部队。”

罗永佑听到自己要离开部队,顿时如鲠在喉,他着急的握住彭德怀的手,连连央求:“舅舅,就让我跟着部队吧,只给我一副担架就行。”

说话时,罗永佑眼中泛起晶莹的泪花,他实在不想离开部队。

彭德怀无法为罗永佑做主,他很为难,他低头说道:“永佑,听话,这是部队纪律,要服从纪律。”

说时,双手在衣服的兜里摸索着什么,他想要给自己“外甥”留点什么东西,但是他的衣服和罗永佑一样的破旧,兜里什么都没有。

唯一的东西就是胸前夹着的一根钢笔,他把钢笔拿下来,塞到罗永佑手中,紧紧握住,说了一句“永佑,好好的!”

说完,就匆匆离开了,罗永佑看着彭德怀的背影,泪流满面,手中把钢笔攥的紧紧的,这是他唯一的念想了。

从红军代理连长到草地牧民

彭德怀他们找到了一个僧人,给了他几块大洋,让他照顾生病的罗永佑。彭德怀这个家长又仔仔细细叮嘱了一遍,确认僧人都一一答应之后,才放心下来。

那天,僧人牵着一头骡子,驮着罗永佑,慢慢的走了,彭德怀和战士们站在后面目送他们,骡子走的很慢,一步一步都像踏在战士们心上似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彭德怀像个望着孩子远去的老父亲似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到罗永佑慢慢消失在视野中,他的眼中泛起了泪花。

罗永佑被僧人带到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这个好心的僧人带着他东躲西藏,为他精心治病,历经了3个月的细心照顾,他的病好了。

他开始打听红军的队伍,但是这一望无际的草地里,本地人大多说藏话,他听不懂,所以他的寻找旅程几乎是停滞不前的。

在慢慢学会一些简单的藏语之后,他能够勉强与他们交流,就这样他打听到了一点消息,有人说红军去了北边的达拉沟,有的却完全相反,说红军去了南面的方向。

罗永佑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也没有办法判断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没有大概的方向,当地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加上他的伤口受不得经常的颠簸,他不能再这样盲目的寻找了,他的第一要义是生存,所以他在当地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独居生活。

1936年春季开始,从农区阿西茸(今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流浪到草地阿西牧区(今若尔盖县阿西乡),在阿西牙相寨给别人打短工,勉强能糊口。

工作之余,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寻找红军的下落,可是他所在的牙相寨是一个纯牧区藏寨,没有一个人会讲汉语,他之前在和外界交流多一些的地方还能听到一些零星信息,可是现在他却什么也打听不到。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在这两年里,他不断的寻找,不断的失落,有时他自己都会反问自己:真的还能回到红军吗?

由于他待的时间长了,很多当地的人和他熟悉起来,有人给他介绍了对象。

那是一个本地藏族姑娘,父亲已经走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她们腿脚都不太方便,但她们没有自暴自弃,她们坚强努力的生活着,这个美好的姑娘脸上总是挂着阳光一般温暖的笑容,似乎能治愈一切不美好。

罗永佑为了更好的照顾他们,上门为婿,成了这个小家庭的顶梁柱,当地的藏族人都认为这样的善举是对这个家庭的解救,可是罗永佑却认为这何尝不是那个美好的藏族姑娘卓玛对他的治愈呢?

当善良遇见美好,便能战胜世间一切苦难。

罗永佑有了牵挂,有了责任,他开始认真的工作,认真生活,他学会了藏语,他学会了骑马放牧,学会了扛起肩上的责任,照顾爱的人。

曾经的那个穿着军装,威风凛凛的红军代理连长不见了,曾经那个眉目间尽是杀伐果断和雷厉风行的战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羊皮袄,头戴狐皮帽,脚穿长筒靴,更名更特尔的草地牧民。

1951年,罗永佑的老家江西南康政府认定罗永佑在战争中牺牲,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连“烈士光荣”的牌匾都送到了他的家门口,老家的亲人真的以为罗永佑已经牺牲了,悲痛万分。

战争年代,这样的“活烈士”各处都有。

1953年,若尔盖建立了过渡性的政权机构,在1955年罗永佑终于见到了讲汉语的政府工作人员。

他第一时间就跑去询问当年红军走出草地之后又是怎样走的,在和工作人员交流中,他用已经有些蹩脚的汉语和他们交流着,虽然时过境迁,他已经融入到了当地,但是他还是欣喜的想要复原当年事情发生的轨迹,好像这样才能填补他心中的某一处空洞。

回乡探亲

1956年,在若尔盖草原待了21年之久的罗永佑给他的舅舅彭德怀去信一封,讲述了自己的近况。

当时彭德怀已经是开国元帅,国防部长,当他收到千里之外的“外甥”罗永佑送来的信之后,激动的无以言表,他稍稍有些颤抖的手打开了信,认真读了起来,一字一句,就像“外甥”就在他的面前亲口和他讲述一样。

看完后,他迅速提笔给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写了回信,证实罗永佑的身份。

同时他还以一个舅舅的身份给罗永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嘱咐罗永佑回到江西老家看看亲人,还告诉他如果想来北京工作也可以。

但罗永佑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生活,已经把若尔盖当成了家,他还要照顾四个孩子,所以他给彭德怀舅舅回了信说明自己的选择:“谢谢舅舅的关心,我在这边挺好的,现在还有四个孩子要我照顾,我要负起责任来,所以我就继续留在这里吧。”

决定留在草地上的罗永佑给江西的家人通了信,告诉他们自己一切安好,还说有时间就回去探亲。

1958年,这个在长征中散落的红星成为了国家建设的一员,他担任了若尔盖多玛区供销社的一名普通干部。

1965年,罗永佑带着自己的二儿子踏上了回乡的旅途,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儿子讲起了自己老家的家人,而在江西的家里,罗永佑的几位兄弟已经激动的几宿都没有睡着了。

家里的“烈士光荣”的牌匾都已经破了,谁成想这个烈士又回来了,回到家的罗永佑与家人紧紧的抱在一起,这份爱的传递历经几十年沧桑却依然饱含神情和力量。

罗永佑在家里住了一个月左右,大部分时间,他都去县里的中小学给孩子们讲述红军故事。

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让孩子们听的心潮澎湃,红色精神在罗永佑的讲述下又传给了下一代人。

1971年,罗永佑再次回江西南康探亲,却在回来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年仅59岁的他永远留在了这片草地上。

生前,罗永佑说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自草地上和舅舅彭德怀一别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舅舅了。

罗永佑和彭德怀之间的情谊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甥舅之情,在艰难的革命旅途中,他们互相帮助,携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千千万万个他们成就了如今的盛世。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