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柏林茶馆
网群交流
 您的位置:首页 > 柏林茶馆 > 网群交流
滨海县地图
作者:  更新时间:2023-10-07 16:36:38 阅读:

滨海县概况

缤纷滨海

滨海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真高在0.6米~11.0米之间。主要土种有水稻土类、黄潮土类、潮盐土类等。县境没有原始植被,天然植被比较少,大部分为人工栽培。县境属北温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霜冻等。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风力资源、海港资源、矿产资源等。境内土地总面积为1949.6平方千米,东西最大直线距离55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47千米,陆地面积1631.16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17.16平方千米,滩涂面积100.4平方千米。县属滩涂面积18746.66公顷,其中,潮上带14013.33公顷,潮间带4733.33公顷,已开发利用潮上带滩涂14013.33公顷,已开发利用潮间带滩涂666.66公顷。全县耕地面积为150.14万亩,农村承包地面积为109.28万亩。境内海岸线总长度为44.6千米。总户数35.02万户,总人口122.12万人。滨海县先后获得“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生产大县、全国首乌之乡、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等称号。


地理位置


滨海县位于盐城市东北部,在北纬33°43′~34°23′与东经119°37′~120°20′之间。东临黄海,南依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县交界,西与涟水县毗邻,西南与阜宁县相连,北隔废黄河、中山河与响水县相望。滨海县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区域,是淮河流域的出海门户,江苏沿海大开发的主阵地,是1988年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县之一。距上海浦东机场3.5小时,距盐城、淮安、连云港机场1小时车程;青盐铁路滨海段工程施工接近尾声;G204、G228、S327、S328、S348以及陈李公路、海堤公路、沿海高速、疏港大道纵横交错与宁靖盐、京沪、宁连高速连成一体贯穿全境;通榆运河南接长江水道,入海水道,中山河,苏北灌溉总渠贯穿境内并西接京杭运河,滨海港已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苏北沿海建10万吨~20万吨码头的理想选址;优越的区位条件,使滨海县融入上海经济辐射圈。


自然资源


滨海县地处苏北平原东端,属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宜农宜林,宜牧宜渔,拥有丰富的土地、海洋、生物等资源,优良的港口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太阳能资源、风力资源、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10.01万公顷。全县林桑果竹地为5.6万公顷,林堤占地236.93公顷,城镇居民、工业、交通等非农业占地32.48万公顷。全县水域面积20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0.85%,其中河流面积1.38万公顷,占总水面的66.41%,坑塘水面6983公顷,占33.58%。境内海岸线总长度为44.6千米,占全市海岸线总长度的9%。全县土壤主要是水稻土、潮土和盐土,包括沙土、夹沙土、两合土、淤土、盐性土、花碱土等。土壤肥力普遍较低,速效钾40ppm~160ppm,有效锌、硼均低于临界值,有效铜、铁较为丰富,pH值在8.0~8.5之间,地下水矿化度高,易返盐。


生物资源 滨海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水产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虾、蚌、蟹等71种;林木主要有水杉、意杨、刺槐、银杏、柳树、桃、李、梨、杞柳等100余种;草本植物有2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稻、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另有党参、太子参、白术、何首乌、半夏等100余种中药材植物。野生动物资源120多种。人工养殖畜禽有猪、黄牛、羊、马、长毛兔、鸡、鸭、鹅等多种;有鸟类12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还有野鸭、野兔、獾等各种野生兽类和两栖类动物。


港口资源 滨海港位于废黄河三角洲海岸,地处江苏东部沿海最凸出岸段,地理坐标为北纬34°18′,东经120°16′37″,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10多家国内一流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教授,经过20多年的勘测研究后一致认为:滨海港是江苏沿海建设10万吨~15万吨级码头条件最好、投资最省的深水良港。滨海港是天然大港,坐拥区位经济新空间。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经济走廊。我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在滨海港区域入海。国家已规划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滨海港将成为淮河流域重要的出海门户,辐射带动安徽、河南等内陆省份的广大地区。滨海港还是江苏沿海距日韩最近的港口,国家发改委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要求江苏沿海开发“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滨海港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成为江苏沿海“面向东北亚”的战略支点。是江苏沿海起步最晚、建设最快的综合性深水大港。2011年11月,10万吨级进港航道全面建成。2014年10月,10万吨级通用码头1号码头正式开港试航。2015年底,建成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1座,第二座10万吨级通用码头主体工程、港口集疏运和国家电投煤炭码头4个泊位整治建设中,启动建设中海油LNG专用码头围堰工程、千吨级内河码头8个。2016年,滨海港规划建设5万吨~10万吨级码头泊位7个,总投资54亿元,已投资46亿元,已建成6个(其中干散货码头2个,煤码头4个),液体散货码头1个年底建成。10万吨级1号通用码头实现运营;10万吨级煤码头正在进行接卸输送系统安装施工;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地下结构工程、港区后方堆场项目水下铺排工程、北疏港航道滨海船闸、运盐河船闸等重点工程基本建成。滨海港作为江苏唯一新开一类独立开放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


水资源 滨海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水系,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为213毫米,年平均径流量3.2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年平均为94.06亿立方米,地下水为2.21亿立方米,加上过境客水合计水资源总量为99.51亿立方米。境内有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中山河)、通榆河、射阳河5条主干河道,其他干支河流48条,总长852千米,集水面积约3737.65公顷,河网密度为6.29千米/平方千米。县境河流水位直接受里下河地区的降水量及射阳河闸、六垛闸、二罾闸、振东闸和滨海闸启闭的影响。滨海县地下水属潜层水,有部分属渗漏水,全年开采量为0.13亿立方米,主要补给来源于降水入渗,其次为地下径流侧向补给。


风资源 县境具有明显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气流常来自西伯利亚,多吹西北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常来自海洋,多吹东南风。全县常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4月和5月较大,都在3.7米/秒或以上,最大值风速为5.1米/秒;8月、9月和10月较小,都在3.0米/秒或以下,最小值出现在9、10两个月,平均风速只有1.8米/秒。最大平均风速为21.3米/秒。东北到北风次之,占20%;西到西南风最少,只有10%。按16个方位计算,东南风最多,占10%;东南偏东和静风次之,占8%。除了正南、正北和静风外,偏东象限的7个风向占51%,偏西象限的7个风向只有30%。风向西北偏北风,极大瞬间风速为31.3米/秒,风向东南偏东,相当于浦氏风力11级。县内全年的风向频率以偏东南风为最多,占25%,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滨海县近海岸带的风速、风能等值线走向基本与海岸线平行,区内风资源分布东高西低,自内陆愈向海边风资源愈丰富。风能区65米高度年平均风速6.7米/秒,平均风功率密度约318w/平方米,风能资源丰富。


太阳能资源 滨海县常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7.47千卡/立方厘米,夏季最多为37.59千卡/立方厘米,占全年32%;春秋季为33.34千卡/立方厘米,占全年22%;冬季最少为20.25千卡/立方厘米,占全年17%。1986~2005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为2338.1小时。平均年日照百分率为53%。日照的年际波动较大,最多的1989年达2575.1小时。最少的1995年只有2057.0小时,极端值相差618.1小时。季节分配夏多冬少,8月份最多为240.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8%;二月份最少为163.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3%。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春季(3月~5月)为633.7小时;夏季(6月~8月)为665.2小时;秋季(9月~11月)594.9小时,冬季(12月~2月)为506.0小时。


矿产资源 滨海县区域内黏性土壤(老油泥)是主要的矿产资源。其土壤物质主要来源为淮河冲积近代黄泛物,粘性较强,适宜砖瓦生产,属非金属矿种。滨海的黏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废黄河一线的大套、东坎、滨淮、樊集等乡镇,堆堤高出地面部分,有3米~5米可供开采。八巨、界牌、陈涛等乡镇地势高低不平,灌水困难,无法栽种水稻,农业生产效益低,中低产田改造后,余土可供砖瓦企业生产使用,既提高企业效益,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正红、五汛、通榆等乡镇,鱼塘、废沟塘开采整治可发展养殖业,对长期淤塞的河道冲浆疏通拓宽,开采的淤土可供作砖瓦原料,变废为宝。县境黏土储量约610万立方米。


地质地貌


县境位于扬子断块区内苏北断陷盆地的东北部,地层发育齐全,沉积一套浅海相、滨海相及陆相物质。第四纪沉积厚度为150米左右。县境地质构造主要是由一系列北东向褶皱、断裂,以及配套的横张或张扭性断裂组成的滨海断褶皱带。地质构造滨海断褶带在中生代印支~燕山早期褶皱隆起,遭受到剥蚀,直到第三纪时才被覆盖。县境绝大部分地区为隆起区。滨海断褶带的主要褶皱自北向南有:小喜滩向斜,新淮河口背斜,康庄~新滩盐场背斜,东坎~滨淮倒转向斜,八滩南背斜等。褶皱轴大致平行,背斜皆向北东昂起,向南西倾伏。滨海断褶带内断裂,是以一系列平行的北东向断裂为主。自北向南主要有穆庄~新星断裂、界牌~滨淮农场断裂、八滩~小街断裂和新港断裂。除界牌~滨淮农场断裂与新港断裂为逆向断层外,其余均为正断层。断裂长10余千米至数十千米,最长的74千米左右。除穆庄~新星断裂切割白垩纪上统浦口组外,其余均发育于古生代。县境地处废黄河、中山河与射阳河之间,全部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由于受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开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建设、沿海滩涂、废黄河滩涂开发以及城镇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绿化工程实施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境内地貌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滨海的陆域地貌,直接与古黄河有关。历史上,黄河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在南宋之前,黄河下游河道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流经河北平原由渤海湾入海,与沉睡在黄海海底的滨海县境没有任何关系。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对苏北自然地貌的变迁起了极大的影响,造就苏北平原上包括滨海在内的新大陆,从而催生滨海陆地新的地理风貌。滨海境内以“套、巨、港、圩、滩、坎、坝、层、冲”等地形来命地名的较多。县境地处废黄河、中山河与射阳河之间,全部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滨海地形皆为平原,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废黄河夺淮以后,携带的泥沙经海潮、风浪作用沉积而成,从废黄河老堆向南,地势逐渐倾斜。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0.6米~9.8米之间,按地面高程(废黄河零点)可将全县分为高亢地、次高地和低洼圩区三种类型。总的地貌可以分为海相沉积沙冈古土壤区、废黄河沿岸高滩地区、黄泛坡地区、渠南水网地区、翻身河低洼地区。


气候特征


县境处于中纬度,属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较充沛,无霜期较长,旱、涝、风灾经常发生。县境季风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夏季风来自东南方或南方的海洋,偏南风较多,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高温和多雨相结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这一时期也是台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多发季节,常导致农作物受害。6~7月份,副热带高压与北方不断补充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交汇,县境经常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雨季,人们称之为梅雨(或霉雨)季节,其间正是棉花、水稻等作物生长旺盛时期,也是春播作物及果树需水较多的季节,梅雨带来较多的雨水,对农业生产有益。但是梅雨量的多少,入梅、出梅时间的早晚,年际变化比较大,经常造成干旱、雨涝、烂麦场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冬季风来自西北方或北方大陆,本地多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是农作物易遭受冻害的季节。春、秋季属冬、夏季风的转换期,春季南方暖气团势力逐渐增强,本地区温度回升,雨水增多。秋季北方冷空气团势力逐渐增强,本地区温度下降,雨水减少。由于季风的强弱和出现的早迟不同,常形成干旱、雨涝、寒潮、霜冻、低温、连阴雨等灾害。由于所处位置不同以及植被、水体等差异,县境沿海地区、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和以南地区的气候又稍有差异。沿海地区春季气温回升慢,秋季气温降低也慢,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总积温沿海少,渠北较多,渠南最多。无霜期沿海较长,渠南次之,渠北最短;日照时数则渠北多于渠南。县境四季,民间习惯多以月份表示,应用较为广泛。3~5月份为春季,气候温和,气温逐步回升,冷暖变幅较大,雨水逐渐增多。季内灾害较多,主要有渍害、干旱、低温、连雨天、霜冻、冰雹、大风等。6~8月为夏季,炎热多雨。本季大雨、暴雨较多,下午到上半夜常有雷阵雨。台风常在这个时期过境,过境时常伴有暴雨或连阴雨。本季主要灾害有干旱、涝渍、冰雹、台风、干热风等。9~11月为秋季,气候凉爽,气温逐渐下降,雨水逐渐减少。秋季天高气爽,晴日较多,适宜作物结实、成熟。主要灾害有旱、涝、台风、连阴雨、霜、冻、寒潮等。12月至次年的2月为冬季。气候寒冷,雨水稀少。本季多西北风或北风,寒潮多发,常伴有大风或雨雪天气。常年平均气温为14.4度,年平均降水量964.8毫米,年平均日照数2134.6小时,无霜期211天。


当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年平均气温15.3度,极端最高气温37.9度,出现在7月23日、24日;极端最低气温-6.5度,出现在12月17日。年降水量949.2毫米,日最大降水量90.3毫米,出现在7月9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6天,降水量76.4毫米,出现在9月30日到10月5日。年日照时数2210.0小时。全年无霜日数222天,终霜日出现在3月27日,初霜日出现在11月5日。


(来源:滨海县  编辑:罗会清)


友情连接:央视官方网 | 滨海政府网 | 中国江苏网 | 人民日报网 | 人社部官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民政部网站 | 中央纪委网 | 中国法律网 | 中国经济网 | 社会组织网 | 农业农村网 |
【中華羅氏傳媒】www.zhlscm.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思恩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帮 主 微信: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内容轉載 注明出處

总编管理 | 網站统计